李漢源
以往香港轉播全國運動會(全運會),主要以播放精華片段為主;自1983年起,香港便首次派出外景小隊在全運會期間拍攝專訪,同時每日發放賽事精華片段,將運動員的訪問及比賽消息報道回港,最終包裝成一個半小時的全運會節目給觀眾收看。
到了1987年廣州全運會,轉播開始有了規模,主要因為廣州距離香港較近,訊號傳輸更為方便。當時,香港第一次直播整個開幕禮,並在每天晚上黃金時間安排1小時的全運會節目,除了播放日間的精華賽事外,若有重要賽事亦會安排直播。當年香港僅有ATV和TVB兩間免費電視台,兩者皆在廣州的廣東台租用錄影廠製作全運會節目,各派出20多名工作人員,以當時而言算是一個大製作。有點特別的是,當時ATV香港廣播道總台發生火警,因而無法播放其他節目,因此該時期唯有靠全運會節目維持頻道的廣播。
轉播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除了購買電視版權外,最重要的是製作費用。例如,從比賽地區將訊號傳回香港的過程,所有訊號轉送的成本相對較高,奧運會的訊號費用甚至可能達到50萬美元。製作方也可以選擇基本組合,如開幕禮、閉幕禮直播及每天一至兩小時的精華片段,然而這些片段中未必有自己國家或地區的運動員,因此需要另行安排運動員的片段如何傳回香港。在過去的全運會中,TVB的主要轉播內容包括開幕禮和閉幕禮的直播,並派遣工作人員到當地拍攝故事和訪問香港運動員,自己編輯適合香港觀眾的精華片段。此外,TVB還與一些省市電視台合作,租用他們的設備或衛星傳送訊號回港。
隨着科技的迅速發展,傳送訊號的方式愈加多樣化,包括衛星、光纖、5G、IP互聯網及雲端等,每種傳輸方式都有其優缺點,成本和可靠程度也各異。因此,作為體育媒體製作人,不僅要拍攝比賽,還需要深入了解設備及各方面技術,才能順利轉播各項賽事。
香港此次在全運會承辦8個競技項目,作為主廣播機構,我們需要特別關注如何轉播在香港舉行的全運會。我們不僅是東道主,還要製作國際公共信號,並建立國際主媒體中心,協助所有來香港轉播全運會的媒體和機構。由於今屆全運會在粵港澳三地舉行,香港電視台的轉播工作可能會比較複雜,因此需要早早計劃,以確保全運會的成功轉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