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香港親友到台山探親,沒有留意「黃茅海跨海大橋」通車的消息,結果在通車前一周出發。事前為交通籌謀,有的說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包車往台山;有的說坐船到中山港再轉車;有的說坐高鐵到台山,人多意見多,結果各行各路,只能在台城會合。

我們則選擇了坐中旅的長途巴士,網上訂購往台城車票,劃了座位,在香港上車,經港珠澳大橋口岸,直達台城約4個小時,雖然時間長了一點,但省卻舟車勞頓,而且價錢便宜,單程才港幣150元(長者優惠130元)。這天是非假日,長途巴士香港段,只有6位乘客;過了港珠澳大橋口岸,乘客又各奔前程,只剩下我們兩位,情況就是,我們二人以極廉價錢「包」了一架大巴到台城,照片發給諸親友,一眾譁然;回程乘客同樣稀疏,幾乎又是「包車」返港,只不過當天是周末假期前一天,香港交通擠塞,耗費5個小時。

以前很少留意大灣區的長途巴士,主要是繞路時間長,香港人講速度慳時間,如果你不是急於辦事,而是以旅遊為目的,乘坐長途巴士,繞路所經的城區也是觀光,最開心的是價錢便宜,如果碰上「包車」的時段,一人兩座十分舒適,身心皆愉悅,以後我會多留意這類大灣區的長途巴士。

殊不知回家後幾天,旅行的疲態未消,電視新聞報道了連接珠海與台山的「黃茅海跨海大橋」通車的新聞,班車前還掛上了往「台山」的牌子,我們都看懵了,這就是我們一周前的「包車」,消息說全程節省了一半時間,不由得拍打自己,一周之隔,竟然走了寶哩!嚷開之後,親友打趣邀約「下周再去過」!

中國有基建強勢,「黃茅海跨海大橋」只花了4年時間建成,這座大橋是大灣區的第三座大橋,它建於珠江西部支流崖門港灣上,將廣東沿海東西向高速公路拉直,與較早前通車的深中通道及港珠澳大橋,可謂三箭齊發。據台山老鄉說,大橋通車受益的主要是江門轄區的南方片,如台山的廣海等,再往西輻射便是陽江、茂名及湛江等地。

過去江門市的經濟,都是沿着珠江水系發展的,除了水上交通外,公路及鐵路都以廣州為中心向其它地區伸延,以至開放改革後,香港資金及技術進入粵西的,由於受到地理的障礙,未如珠三角及粵東活躍。如今香港、深圳,以及珠海向粵西的經濟及人文交流,一橋飛架黃茅海,終於直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