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蔡競文)政府估算,今個財政年度(2024/25)的財政赤字,由2月預算案時預計的481億元倍增至約1,000億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政府面臨多方面收入減少的挑戰,包括高息環境、樓價下跌、印花稅減少、行業復甦不均勻、以及利得稅下降。然而,他認為這些問題都屬於周期性,政府已制定出財政整合計劃,主要集中在節流方面,例如每年削減部門經常性開支1%,並將檢視這些措施的成效。在準備新一份預算案時,會檢視有否空間增加削減經常開支的力度。陳茂波又預期要做到財政收支平衡需時「三幾年」。
着眼於鞏固基礎提升競爭力
陳茂波續指,經濟運行有其周期性,不論儲備狀況如何,都應該着眼於鞏固基礎和提升香港的競爭力,同時培育新興產業。他說,會檢視財政整合計劃每年削減1%經常開支的力度有否再多一點空間,但強調不能大力削減開支。他說,「我們與一些評級機構溝通,他們基本上認同疫情期間全世界主要經濟體都是赤字。他們都不贊成以很大力、短時間、一兩年內達到平衡。大幅削減開支不只對民生有影響,還會對經濟造成收縮作用,是適得其反。」他又表示,現時就提公務員減薪、凍薪言時尚早。
在開源方面,他提到,香港在吸引企業和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引入了重點企業辦公室,吸引約100家企業前來香港,未來幾年預計投資額將達400億至500億元,創造約1.7萬個就業機會,其中超過一半的企業落戶於科學園和數碼港。此外,投資推廣署也成功吸引約500家公司來港投資,投資額達約500億元。而且,香港約有4,700家初創公司,其中20%的創辦人來自海外。隨着更多企業和人才來港,政府稅收會增加,預計三數年時間便可恢復收支平衡。
料港經濟保持穩中向好
政府早前預測,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將介於2.5%至3.5%之間,最新預測顯示經濟增長將位於原預測區間的下限附近。陳茂波指出,由於高利率維持了一段長時間,加上市民的消費習慣產生了變化,不同行業都需要適應,但他相信基本面仍然向好,包括內地對香港經濟的強力支持,預計香港經濟將會保持穩中向好。
關於政府發行的基建零售債券認購不足問題,陳茂波表示債券的認購金額約為178.5億元,低於預期的200億元,他對此並不擔心,因為機構投資者超額認購三四倍。又表示政府債券一直受到市民及機構歡迎,市民大眾有很多投資的選擇,隨着高質素公司來港上市,預計投資市場將繼續活躍。
北都區開發研增企業參與誘因
80多家企業於上月底簽署支持北部都會區發展的意向書。陳茂波指,私人市場不僅提供資金,還具備智慧和靈活性,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將在多個方面受益,已有發展商有興趣投資。他又稱,政府了解商界需要明確的發展計劃,政府將研究如何在基建方面率先着手,增加企業參與的誘因。除了與港鐵合作外,政府將持開放態度,鼓勵內地和歐洲企業參與,確保最有能力者可以脫穎而出。

學者獻策增加收入減財赤 研外匯基金規模封頂 超額部分收入歸庫房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表示,本港2024/25財政年度恐錄千億元財赤,但特區政府有信心在未來三數年內可以回復收支平衡。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認為,本港現時整體財政狀況不是太差,相信「未來三數年內恢復收支平衡」是合理時間。他建議可以考慮對外匯基金規模封頂,在外匯基金超出有關規模的前提下,可容許將超額部分的外匯儲備利息收入撥歸庫房,以改善政府收益;另外還可以再放寬人才政策,加大輸入人才力度,令樓市逐步重拾升軌、庫房收入增加。
莊太量表示,過去幾年受累疫情,不只香港出現財赤,英美等地財政狀況也欠佳。特區政府料本財年錄得千億財赤,主要受累高息環境,令資產價格受壓下,賣地收入差過預期,加上一些企業出現資產減值而不用交稅,亦令利得稅收入減少,歸根究底香港作為細小及外向型經濟體,容易受複雜多變的外圍環境影響,目前未有足夠數據顯示政府已出現結構性財赤。他指不太擔心政府的財政問題,因為10月後港股成交量增加,有助補充稅收100億元、200億元,加上今年首三季外匯基金累計投資收入超過2,000億元,去年也賺了逾2,000億元,故從整體而言,特區政府的財政情況「並非很差」。
規模足夠支持聯匯制度為前提
莊太量又指,在高息環境下,「雖然整體市場金融活動減少,政府在稅收上賺少了,賬目數字不好看」,但另一邊廂政府坐擁龐大儲備,所賺利息「會多過政府蝕的」。他建議,可以考慮對外匯基金規模封頂,因為當外匯基金規模超過一定水平時,已足以支持港元聯匯制度,倘可在外匯基金超出有關規模的前提下,容許將超額部分的外匯儲備利息收入撥歸庫房,相信有助改善政府收益。現時環球踏入減息周期,他建議政府可以鼓勵香港有更多金融交易,亦有望為政府帶來更大財政收益。
翻查資料,《外匯基金條例》訂明在符合特定情況下,財政司司長有從外匯基金轉撥款項的權力。然而政府並無對外匯基金資產總額設置一個法定水平,2021年5月5日財庫局局長許正宇在回應立法會議員相關提問時表示,外匯基金必須具有相當可觀的規模及高流動性,才能保持貨幣和金融穩定,維持市場和公眾對外匯基金以至金融體系的信心,並有效制止對金融市場的衝擊,維持金融體系的安全。
財庫局上月回應立法會議員查詢時表示,考慮到推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的步伐,特區政府計劃在2024/25至2028/29年度期間每年發行共約950億至1,350億元政府債券,實際發債量會考慮公共財政狀況、市場狀況和工程進度等因素,又指會繼續嚴守財政紀律,維持本港借貸於穩健水平,預計在2024/25至2028/29年度期間,特區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將介乎約9%至13%。
港負債比率仍遠低於先進經濟體
對於有意見認為,政府以發債作為基建項目的融資工具之一,利用市場資金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發展,或造成「以借貸度日」,利息負擔將大增,亦擔心影響本港信貸評級。
莊太量則認為,現時本港負債比率仍遠低於大部分其他先進經濟體,加上本港財政問題仍未嚴重到動搖信貸評級,主因本港還款紀錄良好,同時外間評級機構審視香港時少不免受政治影響,不過他也坦言,理解政商界對財赤關注,因此建議政府考慮他的上述建議,即在不影響聯匯制度設計的前設下,容許部分外匯儲備的利息收入撥歸庫房。
政府預料錄得千億財赤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受累高息環境,資產價格下跌,導致賣地收入未如理想,令庫房收入減少。對於近期樓市表現仍然受壓,莊太量認為,仍需等待新樓存量消化之後、以及受惠息口向下,加上政府大力推行人才計劃未來人口上升將會較快,將為樓市需求帶來支撐,相信本地樓市將會慢慢重回上升周期。認為未來可以再放寬人才政策,為本港加大輸入人才的力度。
對於政府近來積極拓展盛事經濟、中東經濟等,莊太量認為,這些措施並不會立即為香港帶來很多資金,但效果將會長遠地顯現。他解釋,這些措施實際是宣傳香港國際形象、為香港開拓新市場。以中東為例,若雙方在金融上有更多交流合作,中東國家有機會將其部分資產或資金投放在港,有助香港財富管理中心的發展。

倡改善效率取代公務員減薪
對於本港今個財政年度將錄得千億赤字,坊間有聲音要求公務員減薪或凍薪,以開源節流、共渡時艱。不過,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則認為,政府開支一向穩定增長,當中公務員薪酬佔大部分開支,但收入方面波動較大,如果要削減開支,公務員減薪或減編制較難執行,同時亦可能因此導致人手流向私人機構,最終或影響政府向市民提供服務。他建議政府可由改善效率入手取代公務員減薪。
可考慮延長車輛牌照續期
「公務員減薪現實上較難執行,縮減編制亦有機會影響政府向市民提供服務,因此有關決策需慎重考慮。」莊太量認為,政府可考慮透過精簡流程、改善效率入手,以取代公務員減薪。他舉例指,政府可以考慮延長車輛牌照續期,如此可減省處理有關流程人手,而相同原理也可以複製至政府其他部門,以助改善效率及減省人手編制。
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委員洪雯早前亦表示不認同公務員減薪,主要是憂慮公務員減薪或造成連鎖效應,有機會令私人市場跟從,她強調現時情況未至於要實行公務員減薪,不過政府仍要大力節流減少不必要開支,其中在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上都有空間節流。教育方面,現時非本地生比率超過20%,未來將增至40%,培養1名大學生每年的成本約為30萬元,但僅向非本地生收取約15萬至18萬元,間接是由政府作了補貼,認為可逐步向大學非本地生收回總成本以實現收支平衡。
公務員曾經歷3次減薪
翻查資料,公務員人工升幅不時高於一般打工仔同期升幅,參考去年公僕最多加薪4.65%,而整體僱員人工中位數升幅僅3.5%。追溯以往年份公僕凍減薪情況,凍薪年份包括有2003年沙士、2006年、2009年,以及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及2021年;更曾經3次減薪,包括2004、2005年全體公務員減薪3%,以及2009年高級公務員減薪5.38%。
專業界別促全面審視稅務制度
《財政預算案》將於明年二月公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正就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進行諮詢。特區政府預料將會錄得千億財赤,引致不少人關注政府開源問題,其中包括稅務收入。不少專業團體亦出謀獻策。德勤日前認為,為保持以至提升香港的競爭優勢,政府必須全面審視香港的稅務制度和現有的優惠措施,建議是次審視應包括對潛在修改的評估,以確保香港的稅務框架保持穩健並能響應不斷變化的全球稅務環境。
德勤建議本港向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商推出新稅務優惠,提供8.25%的優惠稅率(即標準稅率的一半),以吸引海外及內地企業落戶香港。該行認為合資格的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商應在香港設立總部,以執行各種職能,例如物流管理、商業規劃、融資和資金管理等功能,預計新的稅務優惠可促進香港全面的大宗商品交易生態圈的發展,從而為包括航運、倉儲、物流、保險和金融在內的各個領域帶來實質性利益。
該行亦認為,香港需提高稅務制度的競爭力,如評估全球最低稅對現有稅務優惠措施的影響,並考慮修改優惠措施或發掘替代方案,例如合資格可退還的稅收抵免,以維持香港的競爭力等。
莊太量提議增加繳稅群組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則表示,香港稅率向來低企,因而吸引不少中小企在港開業,所以他認為企業來港方面並無問題,加上香港一向是採取積極不干預政策,若更改稅率,或影響到本港營商環境,令企業或個人或不再來港發展,反而是得不償失。
他反而建議,可考慮增加繳稅群組,主因現時例如繳交薪俸稅的人不多,因為免稅額較高。企業方面,現時繳交利得稅的群組亦不多,因此他建議政府可以考慮從增加繳稅群組入手,希望可以做到「集腋成裘」效果,增加政府稅務收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