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仲鳴
拙編《香港文學大系·通俗文學》1950年代卷,節錄有陳霞子以夏伯筆名寫的〈濟公新傳〉多回;始刊於《成報》1951年11月1日,這是陳霞子連載的「借殼小說」,應是以小說掛帥的《成報》的擔紙之作。可惜未能一筆寫到尾,陳霞子中途便蟬過別枝,離開《成報》,創辦《晶報》去了。《濟公新傳》由小生姓高(高雄)接棒,續寫下去。
高雄的《濟公》,與陳霞子大異其趣。陳霞子的《濟公》說的是民國初年,濟公死後800年,再度投胎湖南寧遠縣一個教士之家,糊里糊塗成了蒼山寺的和尚。換言之,陳霞子的《濟公》的背景乃是民國時代。而高雄的《濟公》,卻漸移香港,成了諷時嘲世之作。
濟公的故事流傳中國民間,有關他事跡的作品甚多。日昨掘出一套《濟公全書卷》,列作「中國神怪小說大系」,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出版,全套分15卷,值得列出給大眾參考:
1、評演濟公前傳;2、評演濟公後傳;3、頑世奇觀;4、顛陀迷史;5、魔影仙蹤;6、降妖伏魔;7、佛影俠蹤;8、降妖伏魔;9、佛道鬥法;10、仙法驅魔;11、仙魔爭雄;12、佛魔追蹤;13、瘋僧點迷;14、天仙地怪;15、聖僧顯威。
這堪稱鉅製也。在「出版說明」中,編者說:「除《評演濟公傳》前後傳各為一冊外,其餘諸書每三種為一冊。」濟公故事,在民間也不知有多少。這類「借仙」的小說,到了上世紀四、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仍流行於此間的報刊。
陳霞子的《濟公新傳》,沿續了《評演濟公傳前傳》;單看濟公復活一段,陳霞子便依循了《前傳》的筆法,初生的濟公一味「傻笑」,陳霞子寫道:
「這孩子真怪·他一出娘胎就不啼哭·卻嘻嘻的笑了三聲·以後他就一點不哭·只是傻笑·」(作者按:標點悉依原文)
《前傳》寫道:「這孩自生落之後,就哭聲不止,直至三朝。」直到五台山的老方丈光臨,摸着那孩子的頭頂說:「莫要哭,莫要笑,你的來歷我知道。你來我去兩拋開,省的大家胡依靠。」那孩子「立止啼哭」了。而陳霞子的濟公卻是「笑」,比《前傳》的「哭」更久,足足「笑」了十多年,直到聞了狗肉香,靈光才頓「醒」,陳霞子寫道:
「這香味似瑤池大會上的龍肝鳳髓還濃膩得多·這股香味給涼風一吹·吹進濟公的鼻孔·由鼻孔直落丹田·到了丹田·再一轉而像噴射機一般·衝上腦上。豁然一聲·把濟公的天靈蓋打開·一時·萬丈豪光·上衝霄漢·一直衝過大氣圈·破了同溫層·像千萬架火箭一樣·把天上所有星宿震撼·活佛再度出現了·」(作者按:標點悉依原文)
這「出現」,濟公便不再傻笑了,濟世救民去了。陳霞子的開頭多回,是《濟公新傳》的前傳,而高雄的《濟公新傳》,可算是後傳。過癮之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