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陽醫生
有小孩子連發兩天高燒,每次量度40度,卻沒有任何傷風感冒喉嚨痛、小便不適的症狀,唯有對症治療給予物理降溫,口服退燒藥,高燒時用強效的塞肛藥,多飲水多休息,孩子從來不會講大話,高燒時很累不想動,一退燒就玩。不過第5天口腔出現紅點,吃東西感覺痛,出現了手足口病的症狀。
現在正是手足口病的好發季節,有些幼稚園和學校在流行,孩子們之間密切接觸可以經過共用的玩具,互相擁抱,一齊進食,接觸分泌物而互相傳染,有些家長告訴我小朋友一上學便傳染回家,連家中的弟弟、妹妹也無一倖免,確實如此,雖然理論上要勤洗手,防止密切接觸,但在小朋友的圈子裏面是很難避免的。
手足口病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病毒可經由其糞便排放達數星期。潛伏期約為3-7天,初期會出現高燒或低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發燒後1-2天,口腔可能會出現疼痛的水泡、紅點、潰瘍。潰瘍位於舌頭、牙肉,口腔的兩腮內側。手掌及腳掌,甚至臀部或生殖器。大部分患者病徵輕微並在7-10天內自行痊癒。
因為手足口病是由病毒感染,目前沒有特效藥,只能夠對症治療,例如發燒時吃退燒藥或塞肛門,多飲水,皮膚上的水泡不要去抓傷或刺穿,以免繼發性細菌感染。另外水泡內的液體可以傳染給其他人。
現時仍未有疫苗可有效預防手足口病。要有效預防感染就要:
•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在觸摸口、鼻或眼之前和後;進食前,接觸水泡及如廁後。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如接吻、擁抱。
•當身體不適時,不應上班或上學及應向醫生求診。
•患者應避免處理食物和照顧兒童、長者和缺乏免疫力的人士。
•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
•當學校或院舍爆發手足口病期間,避免集體活動。病童應留在家中休息,直到完全好之後遲一星期才返學校上課。減少孩子們互相傳染的機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