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中秋國慶長假期,特區政府推動「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和多項國慶慶祝活動,反應熱烈、丁財兩旺,效果超越預期。實際情況顯示,特區政府扮演好推動者角色,業界群策群力,搞活夜經濟邁出成功第一步。政府應總結經驗,更加主動地進一步完善服務、加強政策引導、營造有利經營環境,更有規劃地打造別具特色、充滿活力的香港「夜文化」,推動夜經濟持續強勁發展。
剛過去的假期香港人頭湧湧,無論是本地市民還是外地遊客,都感受到熱鬧的節日氣氛,商界生意額也有明顯增長。國慶煙花匯演吸引超過43萬人在維港兩岸觀賞,遠多於以往平均的20多萬人;康文署轄下17間博物館免費開放,吸引63,000人次參觀;「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反應良好,三個海濱夜市初步估計約有10萬人次到場。
這些成果正是特區政府積極作為、帶頭推動帶來的。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特別感謝各個部門為辦好「香港夜繽紛」系列活動全力以赴、攜手合作,包括文體旅遊局的統籌協調,以及警務處、康文署、食環署等部門支持配合。「香港夜繽紛」活動將持續至明年年初,如何乘勢推展、愈辦愈好,需要政府和商界總結首階段的成功經驗,不斷吸納各界意見,集思廣益,完善改進。
首先,政府要帶頭為活動注入更多創意元素。過去幾日,本港在三個海濱地區舉辦夜市,雖然場面熱鬧,但市民還是感覺創意不足,主要經營模式仍然是售賣小食和精品等,食品也是以魚蛋、燒賣等傳統小食為主,「驚喜」不足。要讓夜市更有生命力和持久力,必須大膽創新,除了業界提供更多「好橋」外,政府更應該在政策層面提供靈活性,便利業界售賣不同的產品或進行文化表演活動。旅發局可以藉着美酒佳餚巡禮等活動,引入一些海外新產品讓市民「嘗鮮」,增加夜市新鮮感,給市民和遊客帶來耳目一新的體驗。
其次,政府要帶頭發揮本港優勢、做出特色。社會上不少意見認為,「香港夜繽紛」活動應該用好維港夜景,讓遊客一邊欣賞夜景一邊參與活動。現時三個海濱夜市皆在維港兩岸,佔據最能展現香港夜景魅力的位置優勢,政府應鼓勵業界充分利用優勢,結合本港中西文化合璧的特色,發動文化界、演藝界等發揮創意、貢獻智慧,提供多元化的文藝活動,豐富「香港夜繽紛」的文化內涵。
再次,政府要為「香港夜繽紛」恒常化創造條件。「香港夜繽紛」必須長期辦下去,才能打響名堂,成為本港文化、旅遊新亮點。目前「香港夜繽紛」尚處起步階段,存在瑕疵難免,社會上對活動是否值得長期舉辦有不同意見。對此,政府應主動作為,提振各界對辦好「香港夜繽紛」的信心和期望。灣仔夜市啟動初期,一度出現停電意外。今後有關部門應汲取教訓,舉一反三,完善水電供應等各方面配套。有意見認為「香港夜繽紛」恒常化,要維持秩序、保持治安,或會耗費警力。其實,政府可循外聘保安的方向解決問題。另外,運輸署統籌好公共交通營辦商,完善活動地點的夜間交通配套,便利市民往返,吸引更多入場客捧場,「香港夜繽紛」就可以長做長有。
「香港夜繽紛」初試啼聲反應正面,是政府搭台、商界唱戲的好開始。希望政府積極協調,提供更適切的協助,充分考慮、照顧社會不同意見,鼓勵各界施展所長、勇於創新,為「香港夜繽紛」增色添彩,做到李家超所說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以「香港夜繽紛」振興旅遊業,帶動經濟活躍,為香港發展注入新動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