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創刊75周年慶祝儀式昨日下午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和社會各界人士雲集,向香港文匯報和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體同仁致以熱烈的報慶祝賀,並共同回顧文匯奮鬥歷程,展望香港傳媒前路方向,探求愛國愛港傳媒發展規律,努力通過把媒體愈辦愈好,共同貢獻香港由治及興、再創輝煌的歷史進程。
75年來,香港文匯報堅守愛國愛港初心,與時代同步伐、與香港同呼吸、與祖國共命運,用中肯客觀、啟迪人心、充滿人文情懷的報道和評論,致力宣傳解讀中央對港方針政策,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為改善民生福祉建言獻策,彰顯愛國愛港良心媒體的責任擔當,獲得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讚揚和肯定。我們深知,這些讚揚和肯定既是無上的榮光,更寄託着對香港文匯報及廣大愛國愛港傳媒的殷切期望,承載更沉甸甸的使命責任。國家和香港發展進入新征程新階段,香港文匯報定必再接再厲,以民族復興和國家強盛為己任,以香港繁榮穩定和市民幸福安樂為目標,持之以恒、毫不懈怠,勇擔傳媒之責、勇發正義之聲,堅守愛國愛港的理想信念,憑丹心、施妙筆、著華章,為推動「一國兩制」事業行穩致遠、實現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以香港文匯報、大公報為代表的愛國愛港傳媒賡續愛國傳統、緊扣時代脈動,主動作為,求新求變,形成了全媒體、多平台、多元化、立體式的傳播格局,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提升,為國家建設發展、香港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發揮了積極而重大的作用。展望未來,香港挑戰與機遇並存,香港媒體責任與前景同在,中央駐港聯絡辦主任鄭雁雄用三點體會,為我們賡續愛國傳統、更好地肩負媒體責任,提出新要求、指明新方向、注入新動力。
第一,始終堅守愛國陣地,在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香港社會各界熱愛國家民族天經地義,傳播愛國理念,培養港人建立由衷而發的愛國之情,是香港文匯報和廣大愛國愛港傳媒的根本責任。傳播愛國理念,不能空喊口號、生硬灌輸抽象概念。「多從國家實實在在的發展成就中發掘新聞富礦,多用老百姓自信的笑臉解碼中國式現代化,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時代敘事中,增強香港同胞的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充分發掘、呈現實實在在、有血有肉的故事,正是增強香港同胞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根本之道。香港文匯報在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建設現代化強國等國家發展不同時期,正是以無數生動鮮活、入心入腦的報道,講述了國家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故事,不斷增強了廣大香港市民的國家民族歸屬感、自豪感。
「善用香港這個『世界之窗』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讓國際社會更好地了解中國、感知中國、認同中國」,更是包括香港文匯報在內的廣大愛國愛港傳媒的獨特優勢所在。愛國愛港傳媒用好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顯著優勢,當好傳遞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金話筒」,講好「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故事,講好杭州亞運增進亞洲人民友誼、建設強大繁榮新亞洲的中國故事,講好華為不畏打壓、強勢回歸的中國故事,讓港人和海外華人華僑及世界各國人民全面深入領略中國的活力奔湧、自信開放,加強與中國互利合作、共享中國發展機遇。
第二,不斷凝聚發展共識,在促進香港由治及興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香港文匯報和廣大愛國愛港傳媒立足香港,助力香港鞏固「治」的局面、增強「興」的動能,理所當然成為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同路人」,以人文關懷成為香港市民的最忠實朋友。
從深化建設香港「八大中心」、推動「北部都會區」落實、「新型工業化」,到土地房屋、精準扶貧、優化養老等經濟民生發展的各方面議題,香港文匯報均秉筆直言,凝聚共識,推動香港社會聚焦發展,為特區政府制定政策、提升治理效能帶來啟發和靈感。行政長官李家超在致辭時特別指出,香港文匯報關於中央公布河套規劃的報道和評論,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是說好國家政策和香港發展故事的生動例子。
香港文匯報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深厚情懷,貼近基層,深入社區,關注市民的幸福安康。超強颱風「蘇拉」襲港,旺角三棟大廈斷水斷電,香港文匯報記者跟隨政黨服務隊逐層逐戶探訪報道;今年6月,天文台連續兩天發出「極端酷熱天氣」提示,香港文匯報記者冒着中暑風險,報道天台「蒸籠屋」煎熬之苦;去年11月,香港文匯報採訪新界西洪水橋一帶豬欄租客,揭示香港難以想像的惡劣居住環境。這一篇篇直擊人心、觸動社會的報道,充分展示一份良心傳媒關心民間疾苦、體察民情的責任和情懷。一枝一葉總關情。在由治及興新階段,香港傳媒界定當努力弘揚專業精神、強化社會責任,讓全社會進一步認識到「家和萬事興」,促進大團結大聯合,攜手拚經濟促發展,讓市民有更大獲得感、幸福感。
第三,着力塑造拚搏精神,在駕馭「變數」、實現「着數」中彰顯主流媒體擔當。靈活求變、敢拚能贏是香港成功的精神特質。香港人從不畏懼危機與變局,從不畏懼冒險與競爭。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交相演進,香港處在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新起點,機遇和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本屆特區政府施政敢作敢為、變革創新、務實貼地,成績有目共睹,香港社會活起來、動起來,市民更開心,對未來更有信心和希望。
香港再次站在時代的風口,我們和香港傳媒界更應發揮好嗅覺敏銳的專業素質,講好世紀機遇,講好香港優勢,講好未來前景,引導社會各界搶抓窗口期、加快謀發展;發揮好引領思潮的特點,激發香港市民的應變意識、競爭意識、拚搏意識,在變局中育新機開新局;發揮好開放包容的特點,團結一切建設香港的積極力量,重塑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敢闖敢幹的香港精神,主動參與世界利益格局重構,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書寫新的「逢變則興」香江傳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