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芳
電視台的《中年好聲音》,好看在於參賽者蟄伏多年,練就一身好本領,在資源的包裝下,升級有所發揮;家庭觀眾聽流行歌曲,對歌藝欣賞不一定在行,一經評判點評,便有所領悟。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也是音樂人製作節目的初心。
其實,在同一軌道上,也有不少「好聲音」正在默默接受雕琢。應朋友之邀,觀賞了「香港如歌合唱團」的「大師班」演出,既有合唱團班底,又有「大師」之名,當有對「大師」演唱的期待。當晚的歌者都是學生,「大師」就是領導合唱團的老師張雪芬。或許不能說是演唱會,而是一場聲樂旁聽觀摩會:在一個小小的場地,歌者與觀眾近距離的交流、深層次地探討。學生一曲唱罷,老師便給予精準點評,指導怎樣改善唱腔、運氣調音、以情帶聲、以聲傳情。聽張雪芬老師深入淺出的解說、聲情並茂的示範、幽默與激情的融合,作為外行人,已被「大師」的魅力所感染。
能夠稱得上「大師」,當有「大師」的底氣。張雪芬老師在香港出生,曾留學英國和奧地利,學習鋼琴和聲樂,既是女高音歌唱家,又是指揮家,她曾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參與多個音樂團體的演出,在倫敦和多倫多兩個國家級合唱團擔任第一女高音。相關經驗讓她深入理解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更為她累積了高水平的訓練技巧。「大師」2012年回港後,繼續推廣其美聲合唱技術,及其音樂教育工作,執教「香港如歌合唱團」。
朋友喜遇良師,學習了一段日子,在親朋好友面前,近距離的獻唱,當眾接受老師點評,更有觀眾的評頭品足,如果對唱歌有興趣的人,有這樣的表演訓練,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學習環境。
不能不說,「大師班」不乏好聲音,個別歌者已具表演台型和風采,未來「大師」陸續有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