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仲鳴
夜看高峯的《五嶺英雄傳》(香港:偉青書店,缺出版日期,料成書於1950年代),但覺文字清通,讀來賞心,沒有一般新派武俠小說作家的詰屈西化;怪不得葉洪生說,在金梁之後湧現的武俠作家群,較為可觀者,唯高峯耳。
葉洪生寫此文時,高峯已寫了不少長篇著作,俱由偉青出版。其中較為知名的有《高原奇俠傳》、《蟠龍劍客傳》等,這些「經典」,我少年已拜讀過,及後看了葉洪生的評語,認為是他寫的評語;不過,葉洪生卻註明「作者不詳」。
是否不詳?後來得識高峯,我才知道他的生平一二。高峯原名甄誠,崛起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後期,著作甚勤,出書甚勤。我和他相識,皆源於澳門的旅遊作家葉迅中,他每逢來港,必召我與陳潞、慕容羽軍、高峯、甘豐穗午聚於彌敦酒店頂樓嵩雲廳論劍。那時,我便將吾等呼之為「嵩雲劍客」。論「劍客」,高峯實至名歸,「劍客作家」也。各「劍客」中,本人最年輕,於今,各人皆已仙去,只餘區區,成了「獨孤劍」。
回頭說說那部《五嶺英雄傳》,封面已殘破,內文尚清晰。開篇第一回「象池夜月」,即引經點出「象池」這名勝。此地位於四川西南邊緣向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名曰洗象池,相傳普賢菩薩每經此處,必先浴象,故得此名。《五嶺英雄傳》透過兩個男女孩,描出「象池夜月」這峨嵋出名的風景:
「女孩拍手笑道:『好呀,象池夜月,終歸給咱們欣賞過了。咳,咳,你聽着:月出峨嵋照滄海,與人萬里長相隨。月亮呀,你別給白雲掩蔽了。』那男孩道:『妹妹,你吟什麼?』女孩『哼』的一聲,道:『這不是李太白的詩麼?爹爹上個月才教過,你就忘了。』」
高峯透過第三隻眼來描述洗象池,再而點出峨嵋夜月,文字簡潔。但可惜一路讀下去,終覺這八歲小女孩有點「老人精」。這不禁令人想起《雪山飛狐》中那對孩童的天真自然。論寫人物,在眾家中,金庸允稱第一。
上到山頂,赫見一座巍峨大寺,高峯又藉着女孩的視角,看着寺門外的一副對聯:「寺號仙峰洞鄰九老,門迎佛頂台接三皇。」
這是仙峰寺。「女孩笑道:『這仙峰寺又名九老洞,你真是孤陋寡聞。』」跟着又唸《名山記》中一段,點出這寺這洞的歷史。這種寫法本不新鮮,但比一些庸手來說,已是勝了一籌。
高峯名聲鵲起,冒名之作紛現,在版權頁即來一個「鄭重啟事」,指:「近來發現冒名『高峯』之著作多種,特將本人所作之小說及出版者,列名於下,盼各地讀者認明真本,以免受騙。」這種現象,在沒有版權法年代,確司空見慣,如傑克、我是山人、周白蘋等輩,俱是贗品迭現;至於金庸,冒名者更多。由此可見,有人以「高峯」之名偽作,可見高峯當年的威風。
然而,在嵩雲廳中,高峯卻是謙謙君子,不以已得享大名而傲然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