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入門學功夫,這書甚好。作者供圖

黃仲鳴

在網上看到一個小僧人,在練所謂「少林蛤蟆功」,彈起、伏地、推掌、踢腿,間發咯咯幾聲,成隻小蛤蟆,便不禁大笑。蛤蟆功者,我知之乃來自金庸的《射鵰英雄傳》,而現實世界竟有此技,是金庸得自少林,或是少林學自金庸?

網上常見少林小僧人練功的艱苦過程,渾身濕透,額上青筋暴起,咬牙切齒,汗水與淚水交織。此所謂一藝之成,是如何的艱苦也。不過,看現時有些兒童功夫班,悠悠閒閒,嘻嘻哈哈,與少林和尚相差遠甚。

日前得睹一書:《讀唐詩練功夫》,頓時使我想起金庸《連城訣》中的「躺屍劍法」,一招出,立教對手「躺屍」,此功確厲害。一路讀下去,才知這「躺屍劍法」,實是「唐詩劍法」,且看這幾招:「哥翁喊上來」、「是橫不敢過」、「忽聽噴驚風」、「連山若布逃」、「落泥招大姐」、「馬命風小小」,是出自哪首唐詩?讀者諸君,請猜猜。哈哈!

《讀唐詩練功夫》著者有兩人:任培豪、陳亞南。兩人的共同願望,就是「教出孩子允文允武好品格」。書中第一章:功夫如何救了我。我看來看去,查來查去,都不知是誰寫的,是任?是陳?因為這章行文全是講「我」如何被「救」而成功夫大師。

這個沒父缺母的台灣孩子,全靠政府補助金和年邁外婆帶養,在學校備受欺凌,身體羸弱。16歲那年,報考了跆拳道班,半年後,體質改變了,意志也變強了,在一場錦標賽中,初試啼聲,獲得第三名。上大學,讀的是國術班,獎學金、冠軍,「我做到了」,這個「我」,是誰?內文有「培根老師」句,培根是誰?是任培豪?沒有明確交代。

他說,一邊讀唐詩,一邊練功夫,用功夫演繹詩的意思,這概念很早就有了。不錯,在抗日戰爭時,中央國術館就以岳飛所寫的《滿江紅》,編成一套「滿江紅拳」。1988年,李連杰也創造了自己的「滿江紅拳」。當然,《連城訣》中的「唐詩劍法」,一詩一招式,都是厲害的劍法。

在練唐詩招式前,此書先教八大「基本勢」,這「勢」,應是國術中的「紮馬」,即武術的基本功也。第一首的「唐詩功夫」,是駱賓王的《詠鵝》,每字每句,如何演繹,都有小朋友示範,一邊唸詩,一邊擺招式;觀之,有無攻伐作用?相信無「躺屍」之效,但在強身健體方面,必然有用。

詩是淺白的,如李白《靜夜思》,如「床前明月光」的「光」字,就有以下的描畫:

「腳不動,月亮在發光!兩手從交叉打開來,右手上左手下,模仿月光皎潔又明亮。」

縱觀此書,「培根」應是任培豪,內文每詩又有「亞南老師說故事」,「亞南」就是陳亞南。這種編輯結構法,欠佳。不過,這書印製七彩繽紛,十分精美,對功夫小朋友來說,也是一參考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