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港人北上消費的話題最近講得熱烘烘的,大家都在研究如何打救香港的經濟。不過我看越境消費的情況早已是全球性的現象,沒什麼要大驚小怪,每個地方都應該針對自己的強弱,發展出個別的特色經濟,以加強對本土和鄰近居民的吸引力。

我年輕時在法國的史特拉斯堡讀書,該市位於法國東部德國邊境,每逢周末我便步過萊茵河的邊境大橋,到巴登-符騰堡州(德語:Baden-Württemberg)的超市買廉價食品;有時又會和友人駕車去東南面瑞士的Bern喝下茶,目的是入滿較便宜的汽油。我也曾在多倫多生活,不時駕車到鄰近的美國水牛城,在邊境的大型出口店選購運動鞋和衣物。聽說美國人則喜到墨西哥消費;新加坡人也會到馬來西亞去購物……這只是隨手選來的數個例子,當然都是因為價錢較廉宜。

內地人早年也大批來香港選購金飾、奶粉、藥物和名牌貨品,因為我們的物品能滿足到他們的需求。香港人向來愛旅遊,成群湧到日本、台灣、泰國、韓國,吃喝玩樂購物,不亦樂乎!香港人早已是見怪不怪,平日見面的應酬對話少不了「最近有外遊嗎?」絕不會問:「為何不留港消費?」

北上消費也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羅湖商業城已旺了幾十年,唱歌、吃飯、購物、按摩,遠至上海的商場和著名的老飯店也是港人至愛。只是今時今日,深圳和眾多大灣區城市極速發展,提供價廉多元化又有一定水平的商品、醫療和專業服務,交通更方便了。普羅大眾都能負擔的消費,自然吸引。

我們愛選打折扣的貨品,為自己的金錢能力增值,所以北上消費是人之常情,也是競爭問題。現實是香港要變,要審時度勢,增強自己的吸引力,改善服務態度,降低貨品和服務價錢,建立香港特色,才能留住本土消費,增加越境遊客。當你知道喊停不了港人外遊日本,也不能喊停北上消費。要生存就必須減少所賺的利潤,不變只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