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是那麼可怕嗎?作者供圖

連盈慧

新加坡最近拍攝了一輯宣傳高糖飲品有害的短片。

政府甚至同時禁止高糖飲品廣告,原因是發覺糖尿病者不斷上升,追源禍始,發覺與人民過於喜愛高糖飲品有關,才當機立斷,作出上述決定。

糖尿病者急升,香港及其他城市亦無倖免,本來是過去成年人的富貴病,年輕人也染上了,年輕人不至於經常吃到成年人的「富貴」飲食,但是同輩朋友群聚時興高采烈多飲高糖飲料也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廉價美式飲食通常總離不開那支大汽水,飲時咕嚕咕嚕,為貪一時之快,日久小號,廁盆中水質氣味,螞蟻聞風而至,「糖禍」來了。

高糖飲品不止引發糖尿,曾聽有人說過他從來不飲清水的一個兄弟,每天喝上好幾罐「什麼樂」,幾年後全部牙齒脫落,這又是少為人知高糖另一風險。

新加坡控糖劍指香港人視為「茶魂」的奶茶,則未免過於扼殺人生樂趣了,衞生部一個官員甚至說一碗米飯比白砂糖增加糖高的風險11%,那就真要查證一下大官員是否語出驚人、矯枉過正了。

據所知不少家庭中還有每餐無白飯不歡、無病無痛米麵吃到高壽的公公婆婆,莫不是全都五臟天生神奇,抑或白飯壽星因為從來只喝清茶不喝西式飲品?其實有此可能真的不足為奇,中國不同品種名茶都有消糖消滯功能,自古以來中國人便得傳神農嘗百草衍生出來的飲食智慧;飯後一壺茶,跟西方人炸雞後一枝高糖大汽水,何者「有害健康」已不用多問。同時未知不吃米麵,衞生部那位官員建議人民應吃什麼,難道多食肉得來心臟病就勝過糖尿病?

一句話,飲食最忌失控,糖如是,什麼都如是,最重要適可而止。糖無處不在,有蔗糖,亦有來自其他水果的果糖。除飲品外,近年不少包裝食品為延長保存期限多放糖鹽而失原味,消費者飲食不知自控,任何政府也管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