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書:坐觀眾妙。作者供圖

梁君度

榜書,古稱「署書」、「榜署」,又稱「擘窠大字」,屬字徑30厘米以上的大型書法。經過長期的發展,榜書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審美價值,其雄渾、博大、凝重、挺拔的氣勢,非其他書法藝術可比。

據說,榜書早在秦統一文字以前就出現了。第一位書寫榜書的書家是秦丞相李斯。他的榜書出現在《泰山》、《琅邪》、《嶧山》、《會稽》等刻石上。

榜書最初常被用來裝飾帝王的宮殿,後來逐漸演變成題寫忠臣宅邸、寺廟、關隘城樓、名川大山,最後進入了尋常百姓家。

據傳,漢朝建立後,漢未央宮前殿建成,漢帝讓監造未央宮的蕭何寫個大匾掛上。蕭何於是成為有史記載以來第一位用榜書來裝飾帝王宮殿的藝術家。

宋代的朱熹也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出色的書法大家,尤其是榜書,他筆下的榜書,不但有顏體的厚重之感,而且還非常灑脫奔放,行雲流水,讓人佩服,更讓人羨慕。

朱熹榜書《千字文》是慶元五年(1199年)書寫,距朱熹1200年逝世只相隔1年。此時朱熹以偽學罪首落職罷祠,被斥為「偽學魁首」。70多歲高齡,仍執筆寫下這雄渾的大字。

朱熹本人寫完也應該非常得意,將引言部分自跋於後。古人的字徑都不大,絕大部分都是2-5厘米,但是此《千字文》大字,高28厘米,寬22厘米左右,世所罕見,如果將字橫向排列,將是一幅200多米的長卷,非常壯觀。

大字難寫是大家公認的。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曾說:「榜書作之與小字不同,自古為難。」榜書之難,難在字形巨大,大則一字徑丈,難在萬人矚目,不免眾品評說。如無氣壯山河之勢,筆墨純熟之技,胸有成竹之形,很難涉足。

現代有人寫幾百平方米的一個大字,便號稱天下第一榜書,然而,更多的人卻提出了自己的質疑,字寫得這麼大,空空洞洞,可以說已經完全脫離了書法範疇,就算你是書法高手,寫這麼大的字也用不上什麼技巧,隨便一個人拖着拖布走,照樣能寫出這樣大的字。

注重筆情墨趣,榜書才能表現意境之美,因此,榜書既要講究筆勢也要有線條造型,既需講究墨韻也要注意章法,一句話,榜書藝術的審美價值在於它寓形式美與意境美於一體,非僅僅一個大字。榜書要寫得沉勁堅實、雄渾威嚴才能傳神達情,這需要書法家有足夠功力,范文瀾先生說的:「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要學會寫榜書,就要有堅定的決心和恒心,長時間磨練和領悟,才能在這個獨特的書法天地裏有所建樹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