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席慕蓉說,青春是一本太倉促的書,命運將它裝訂得極為拙劣。我想,這份拙劣,多半都發生在跌跌撞撞的青春期。

最近,#MeToo在台灣延燒,各色政界人物醜陋面目接連被曝光,看似光鮮華麗的娛樂界,也是藏污納垢最密集的地方之一。先是有女生鼓起勇氣站出來,對自己涉世未深時曾遭遇台灣知名主持人黃子佼性侵,進行了指控。黃子佼認錯致歉之餘,為轉移輿論焦點,又爆出了圈內十多位成名已久的藝人涉及的嗑藥和不道德之事。緊接着網紅邱耀樂貼出長文,揭發自己16歲時,被當紅男藝人炎亞綸欺騙,以戀愛之名強行發生關係,還拍片外流網絡,以至於他被迫休學3年。更讓人唏噓的是,已整整過去5年之久,邱耀樂的母親才從兒子此次公開發言中得知此事,震驚憤懣之餘,這位後知後覺的母親,立即向台北警方提告。

月初,香港一位母親在為14歲的女兒報失電話時,無意間揭發出6名成年男子,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先後與女兒有過性行為。西九龍法院上周提堂的資料證明,這6名涉案男子,有兩人是教師,亦有消防員及地政主任等。我想起中學時,班上發生的一件引發校園風暴的師生不倫之戀。涉事的老師自殺身亡,女生則離校退學,最終在剛剛成年後,毫無選擇權地進入了一段注定不會幸福的婚姻。

法律是維繫社會秩序的底線,各地法律在條文上有所差別,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效力,大致上還是可以分作兩類,事前的震懾阻嚇,事後的追責懲罰,這對於已受重創的未成年人而言,實際的幫助意義並不算大。被打碎的玻璃修復得再怎麼完整,鏡子裏的人影裂痕交錯不能如舊。有效的自我保護意識,主要還得依靠原生家庭來培養和提高。

一段婚姻裏,如果丈夫出軌,妻子往往是最後知道的那一個。在一個看似風平浪靜甜蜜溫馨的家庭裏,子女經歷過的青春疼痛,絕大部分父母可能自始至終都是蒙在鼓裏的那一對。這裏既有傳統倫理秩序威嚴的束縛,也有言傳身教潛移默化的氛圍促使,更有青春期敏感羞澀的懵懂和慌亂。這不由得讓人慨嘆,人和人的交流溝通方式,從原始的動物本能,躍升到了毫無邊界的網絡社交,但關於如何才能用最健康的方式度過青春期的迷亂不安,卻從未能真正衝破屏障,可以毫無負擔地在最親近的人之間答疑解惑。回望已走過的青春階段,很多人感嘆,如果當時能主動將生理和心裏上的變化跟父母分享,有很多不幸完全可以避免。也有很多父母事後自責,倘若能傾注更多注意力在孩子身上,有些坑就不必踩,有些傷害就可以繞開。更多人心有餘悸地慶幸,能毫髮無損度過危險的青春期,走到歲月靜好的當下,僥倖才是最大的依仗。

描摹青春美好的詩句汗牛充棟,附着在紙背的驚心動魄,也必然如影隨形。邱耀樂16歲的疼痛經歷,香港14歲女生的不幸遭遇,無數發生在青春期但最終被迫隱忍下來的陰影,還是會籠罩很多人漫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