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

香港金融管理局早前宣布啟動「數碼港元」先導計劃,集合16間來自金融、支付和科技公司,在今年進行試驗,並深入研究「數碼港元」在六個範疇的潛在用例,包括全面支付、可編程支付、離線支付、代幣化存款、第三代互聯網(Web3)交易結算和代幣化資產結算。市場對「數碼港元」有無限憧憬,但實際上「數碼港元」可以如何真正便利市民,推動經濟,才是重中之重。

現時科技發達,支付方式推陳出新,購物的支付途徑多不勝數,收銀處放滿不同的終端機,用於不同電子方式支付。因此,究竟「數碼港元」與手機錢包及市場其他支付方式有何分別,仍需監管機構進一步釐清。同時,「數碼港元」如何真正便利市民,也是一個重要課題。市場可以百花齊放,各適其適,但最重要是不要引起市場混亂,畢竟最終會汰弱留強。

市場百花齊放 「角色」須釐清

根據過往經驗,政府力量固然強大,但商家緊握市場脈搏,往往更清楚市場所需所想,而且包袱較細,可以更加靈活。舉例說,在官方機構推出轉數快前,香港的最大銀行推出PayMe,成功搶佔市場份額。當然,類似的功能,內地的支付寶及微信支付早已做到。此外,監管機構多年前推出的電子支票,面世至今逾7年,受落程度一直欠缺理想,今年以來涉及港元結算交易筆數每月只維持2萬幾宗到3萬多宗,遠遠低於紙質支票每月介乎逾400萬至逾500萬交易筆數。

推廣數碼貨幣成全球趨勢

無疑,全球各地中央銀行推出數碼貨幣似乎是大勢所趨。國家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不斷增加,例如江蘇省常熟市將從5月開始用數字人民幣給國家工作人員發工資,是數字人民幣走進普通人錢包的最新嘗試。而一直對數碼貨幣欠缺積極的美國,早前其財政部負責人亦表示正研究推出批發層面或零售層面數碼美元的可能性,並將定期召開會議討論有關數碼美元事宜,包括引入數碼美元會否加強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問題。

宜全面評估影響再作決策

香港方面,根據媒體報道,現時金管局尚未就會否正式推出「數碼港元」作出決定。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研究是否推出「數碼港元」屬無可厚非。而事實上,如果最後決定推出,必須釐清政策目標及推出目的,評估對貨幣穩定及信心、私隱保障、市場接受程度和潛在商機等多方面的影響,切忌「為推出而推出」。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