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馳名點心市橋白賣。 作者供圖

趙鵬飛

特首帶着立法會一眾議員到訪大灣區內地城市,意外讓一款廣式點心——「市橋白賣」廣為眾人所知。市橋是番禺轄下的一個街鎮,以前的番禺市現在的番禺區,政府駐地都在市橋。我在番禺住過幾年,周末總和朋友去市橋的鑽匯廣場喝茶。常去的那間茶樓,新中式風格,大廳高挑明亮,臨街有一排月洞門一樣的落地窗戶,長方形的茶桌就設在窗下,座椅是兩對雙人半弧形沙發,配有柔軟的靠墊,坐着極為舒服。桌上的茶具配得精細,出品的點心也是精緻可口。香煎藕餅、桂花馬蹄糕、清炒藕尖,回回都必點。整蝦成餡的蝦餃,鮮甜爽滑,不輸任意一間廣州老字號。市橋白賣,我倒是點得比較少。

本地人有一句話,食在廣州,味在番禺。在我看來,番禺菜品和味道,之所以贏得盛名,勝在食材取自本土,味道拙樸渾厚。珠江水系發達,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番禺,水道縱橫,河網密布,盛產鯪魚、蓮藕、水稻。市橋白賣主要用的食材鯪魚肉,便是本地出產。除了清蒸、豉油蒸,鯪魚也多被去骨去刺打成魚蓉,拌入適量五花肉、香菇、澱粉,做成鯪魚丸、鯪魚肉餅,或煮湯,或香煎,都是家常下飯菜。我在本地館子點過一道香煎鯪魚,端上桌才發現,廚師竟是在鯪魚肉蓉中,加入紫蘇、香菇、蝦米、臘腸,拌勻煎熟,再還原成一整條鯪魚的形狀,入口鹹香勁道,別具風味,賣相也好。頗受番禺人喜歡的鄉間點心「沙灣紫坭魚皮角」,也得益於鯪魚肉鮮美。曾偶然在一間小食店,見過主廚老闆娘做過這道原生態的美味小吃。刮出新鮮鯪魚背上的肉,混入生粉,反覆捶打均勻,延展成薄片,再裹入調製好的五花肉餡,捏成拇指大小的扁角,或上湯煮,或清炒,餡香味鮮,引得人食慾大開。

說到番禺沙灣鎮,還有一道馳名粵港澳的沙灣薑埋奶,亦值得品嘗。沙灣位於西江、北江交匯處,水草肥美,這裏的水牛所產的牛奶,異常濃稠,薑埋奶之所以味道醇厚香滑,功力都積在沙灣水牛身上。

其實「食在廣州,味在番禺」後面還有兩句:「廚出鳳城,物盡南海」,鳳城是順德別稱。自古以來,南番順(南海、番禺、順德)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當地人用簡單傳統的烹調方式,料理出的本地風物,往往因為最大程度保有了食材自身清、鮮、爽、嫩、滑的品質,而備受各路老饕追捧。在河道相連的南番順,隨意走入一間主打本地風味的茶樓或是大排檔,菜餚的味道基本都不失水準。鹽步秋茄、獅山苦瓜、順德魚生……外地人誤打誤撞驚艷舌尖的故事,在這一帶屢屢聽人講起。

食物雖是最原始的社交工具,現在仍然有效。廣州市長拿市橋白賣招呼到訪的香港特首,是希望祖籍番禺的特首,透過這道從名稱到食材都極具地方特色的點心,能極大縮短廣州和香港之間的心理距離。這是人之常情,也是賓主雙方都受用的交往方式。粵港本就山水相依同氣連枝,疫情3年,阻隔了彼此交往的頻率,現在官方帶頭互訪,既聯絡感情又探知對方發展大計,還能為兩地的工商界,釋放出強勁詳實的合作信號,這道市橋白賣果真是不白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