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麗瓊

韓國首爾梨泰院人踩人的悲劇,至執筆之時,已造成逾150死,約100人傷,令舉世震驚。在意外發生前瞬間,現場熱鬧興旺,有人還在社交平台發文說:「梨泰院徹底復活了!」但話音剛落,大約晚上十時便發生了人踩人的災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恐怕離不開時、地、人三大因素。

先說「時」──不少人把災難歸咎於這是三年疫情後,韓國首個解封後戶外無口罩的節日。我認為這說對了一半,還有一半禍根是「萬聖節」的本質,它不同於普世歡騰的聖誕節,或吃復活蛋扮小白兔的乖乖「復活節」,「萬聖節」鼓勵人狂歡,扮鬼扮馬,扮吸血殭屍嚇人。

現場人群相當擠迫,人群之間經常不斷互相推擁。路透社

節日疊加解封造成失控

有電視台訪問當晚在梨泰院現場死裏逃生的中國留學生,說感到現場有人故意推撞,從擠壓其他人中找樂趣。更有報道指,現場有人派毒品、有人醉酒鬧事、有人打鬥。

單看畫面,事發前人潮插針不入,有正常理智的人,見到窄巷斜坡擠滿幾萬人,應該意識到危險,為什麼還繼續擠入去?他們是找樂,還是另有所圖?因為「萬聖節」這個節日的本質,就是讓你放下平日理智的束縛,扮演另一個角色放肆一下。

三年疫情疊加的巨大壓抑,乘以萬聖節的「壞孩子」催化劑,變成雙重放縱,人心如脫繮野馬,要控制數千、數萬人已經很難了,更何況十萬人?

再說「地」──這可以包含三方面問題。

一是地利:梨泰院所在的龍山區是酒吧林立、餐館林立的著名國際商圈,而且交通方便,吸引不少名人和外國人定居。而梨泰院過去每年萬聖節都會舉辦慶祝活動,氣氛熱鬧,自然是當地人和遊客慶祝萬聖節的首選。

二是地勢,正如曾經發生人踩人悲劇的蘭桂坊一樣,梨泰院不是平地,而是又窄又長的斜坡,猶如災難的「坑」,當成千上萬的人擠入去,便難以逃生,只要有人跌倒,便如骨牌效應,釀成人疊人悲劇,從喪生的女性是男性的兩倍可以想像,越矮小便越容易被壓倒窒息。

三是土地的功能,梨泰院的設計,並非作為十萬人聚集的地方。我上月曾在首爾參加江南COEX的露天音樂會,有演唱江南Style的巨星PSY坐鎮。現場人流管制非常好。但這次的人潮管制,警察處於被動,救人艱難;已擠入去的人,也變成被動,就算見到勢色不對,想逃生也難。據首爾朋友告知,災難發生前,現場一片混亂,完全失控。

事前人流管制安排失當

最後,說到人──梨泰院人踩人悲劇,是三年疫情「天災」埋下伏線,造成的人禍。顯然地,當地部門沒有足夠的敏感度。梨泰院這次不是辦巨星的演唱會,卻由於在萬聖節前夕,加上剛放寬的戶外口罩令,吸引了十萬人潮到梨泰院,群眾不必預先登記或購票。有說首爾警方也預知有十萬人流會到梨泰院,卻沒有計算潛在風險,更沒有駐重兵,準備足夠警力,規劃好如何疏導人潮,提早做好人流管制。

人性往往在歡樂的時候,埋下悲劇的種子,以十級戒備戰勝了疫情,一旦放鬆了反而樂極生悲。一百五十多條寶貴的生命提醒我們,疫情解封後,對人多聚集的活動不能掉以輕心。全球都要做好人流管制。切勿贏了新冠,輸了給自己。

(來源:大公報 作者為資深傳媒人)

責任編輯: 梁存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