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陽醫生
在香港5個人之中大概有一個鼻敏感。雖然不是大病但可能很影響這些朋友的日常生活。
首先要留意自己對什麼東西敏感,盡量找出致敏原。
香港的市區有很多高樓大廈,形成屏風效應,再加上很多汽車以致空氣比較污濁,郊外地方有樹木和海洋,空氣比較清新,但公園和郊野有些花粉、昆蟲;家中的寵物毛,特別是貓、狗的毛髮,被子,家居的塵埃中可能有塵蟎,化妝品、香水等等都可能是致敏原。
疫情的關係每天佩戴口罩雖對花粉和塵埃的敏感減少了。但口罩必須要找適合自己的,因為口罩有防水的那層物料,有些人出現皮膚敏感或鼻敏感,接觸口罩的部位出現痕癢、皮疹紅腫、打噴嚏、流眼淚等等的情況。口罩是我們醫務人員的必需品,所以我們試用不同牌子不同型號的口罩,一發現不敏感的便大量訂購,互相分享。
我有位好朋友告訴我她最慘就是對一些古龍水、香水、止汗劑敏感。例如在電梯裏邊本來沒有人,中途進來一個人滿身香水的話避無可避,那一天就慘啦,不停打乞嗤流鼻水。有一次她在上班的繁忙時間坐港鐵,被旁邊的乘客滿身古龍水刺激到不停打乞嗤流鼻水,當時正是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她看見旁邊的其他乘客都紛紛避開她,一出港鐵站她就馬上告訴我這件尷尬事,說剛才真想用張紙寫上「敏感」貼在額頭上。而她工作時要保持十分清醒,防敏感藥能夠快速止敏但卻會眼瞓,不會引致眼瞓的起效又慢,作用弱。後來我教她調節這些藥物用的時間和分量才令到她有所緩解。
敏感體質最重要找出致敏原並盡量避開,避無可避的時候可以吃抗組織胺藥。但要留意有些會有鎮靜作用而令病人有睡意,如果要開車,高空工作,則盡量避免在日間服用,服用時不要飲酒、可樂等刺激性的飲料。有些人會用滴鼻的方法,令鼻腔內血管收縮以減少鼻黏膜腫脹、鼻塞流鼻水的情況。但這些是暫時性的,滴多了可以引致鼻黏膜乾燥而出血,而且一停藥就打回原形。
如果長期敏感影響你的日常生活,可以做一些敏感測試找出致敏原,必要時找敏感科的醫生做脫敏治療,慢慢解除困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