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佘德聰

香港各界盼通關已久,日前特區政府放寬入境檢疫實行「3+4」方案,邁出了對外通關的一大步,獲各界支持,但爭取內地放寬全面隔離通關仍比較困難。內地遲遲不能與香港通關,皆因香港疫情層出不窮,擔心一旦放寬入境限制,香港會成為防疫缺口,將病毒輸入內地。要讓內地政府安心與香港恢復通關,筆者認為,一方面特區政府需主動將檢測標準向內地看齊,杜絕病毒輸出。另一方面,特區政府亦須採取有效措施,外防輸入風險,內斷社區傳播,早日摘下「高風險地區」的帽子,打消內地疑慮,才能有望與內地恢復恆常通關。

全國政協委員佘德聰(資料圖片)

首先,香港出入境檢疫均對接內地的核酸檢測標準,保證嚴進嚴出,在源頭進行防控。一是改用內地採樣模式,統一對確診CT值的定義,即CT值低於40屬陽性。雖然這種方式,短期內可能會增加香港的防疫抗疫壓力,從長遠來看,能夠大大減少外來輸入對香港的影響,有助於香港整體疫情防控。此外,兩地防疫機制應盡量看齊,實現核酸檢測結果互通互認。不僅可以極大地增強內地對香港通關的信心,更能減少兩地通關時重複做檢測的步驟,落實「兩地一檢」,以更好地節約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建議新一屆政府應有效地利用「港康碼」,加快開通「港康碼」轉換「粵康碼」功能,以確保過關的相關人士不屬於高風險感染人士,亦不會對內地疫情防控帶來額外風險,有利於聯防聯控,讓更多市民受惠。

其次,特區政府須因應疫情變化,採取「快、准、狠」措施,快速調整防控措施,抑制疫情擴散。時隔五個月,香港新冠疫情快速反彈連續多日新增確診個案再次破萬宗,情況令人擔憂。適逢中秋佳節將至,筆者認為在節日前後,特區政府應吸取前幾次節日爆疫的經驗教訓,不只是呼籲大家減少聚集,需切實出台適當措施,收緊社交距離;同時,加大宣傳,呼籲市民接種疫苗,特別是鼓勵孩童接種,提升全民接種率,讓國內國際看到香港防控疫情的舉措和成效,為儘快實現對外免檢疫通關,創造更多有效條件。

近日香港主動提出通關新方案,積極與內地研討「逆向隔離」方案,筆者建議在做好內控外防的基礎上,香港可嚴格參照內地隔離期間的管理模式及人員安排,短期可實施「5+2」模式,即在兩地統一核酸檢測標準的情況下,本港居民前往內地須接種三針疫苗,在港完成5天居家監察、2天一檢;離境到內地前,在兩地政府認可的機構進行核酸採樣和化驗,確保檢測標準一致、病毒不會輸出;入境內地後進行2天居家監察,期間須配合「紅黃碼」限制外出。此外,除現設的「人文關懷通道」之外,增設「商務通道」、「政務通道」,簡化現時繁瑣的通關手續,落實「兩地一檢」,以降低隔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加速兩地通關進程。長遠來看,筆者認為需加快開通「港康碼」轉換「粵康碼」功能,進行兩地聯防聯控,早日實現免隔離自由通關。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