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第六屆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李家超的政綱獲得社會熱烈回應,其中一個評價是政綱務實貼地、惠民為本。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同建關愛共融社會、增加青年上流機會」的綱領中,李家超以解決民生痛點為導向,尤其針對第五波疫情中暴露出來的醫療護理、安老助弱、應急機制等短板,以及社會長期高度關注的青年向上流、優化教育等焦點,不開空頭支票又敢用、善用公帑,力求以多樣化的創新方略,破解各種難點痛點,踐行以民為本、為民謀福的施政初心和宗旨,促進香港社會和諧共融。

為政之道,民生為要。助弱解困、增進民生福祉、提升市民對管治的滿意度,必須從解決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着手。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初期本港公共醫療系統從床位、人手乃至防護物資一度嚴重不足,社區醫療服務薄弱,公私營醫療欠缺合作,既難以滿足抗疫救民、保障市民安全健康的迫切需要,亦令本港公共醫療系統面臨崩潰邊緣;安老院舍因缺乏防護設施和護理人手,淪為疫情衝擊「重災區」。在中央全力支援下,本港防疫能力得到明顯提升,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緊急全面動員,攜手解決各種「最後一公里」問題,疫情才逐步平穩下來。痛定思痛,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本港如何盡快彌補醫療、安老、應急應變等民生服務短板,提升應對危機能力,避免重蹈覆轍。

對焦醫療護理、安老服務的痛點難點,李家超政綱提出支持醫院管理局擴展、增加醫護人手、提升住院醫療服務、積極推展基層醫療系統建設,提升社區生活健康和保健,透過公私營合作,善用社區服務提供者網絡;又提出推動提升院舍環境、標準和供應方案,研究利用綠化地帶,提供土地興建更多長者院舍,檢討人手不足的問題,改善照顧員工和長者的比例。相關建議方略切實推行,相信將令本港醫療護理、安老服務質素顯著提升,具備更充分能力應對下一波疫情衝擊,更為本港人口老化未雨綢繆,為滿足本港醫療護理、安老服務與日俱增的需求做好長遠準備。

李家超政綱以創新、實在措施助弱解困,解決跨代貧窮的試驗計劃是一個典型例子。此計劃幫助1,000個劏房戶學生,並且由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共同合作提供支援;計劃為期兩三年,每年作檢討,並會定立目標衡量計劃成果並作出完善提升。解決跨代貧窮問題,說了很多年,卻幾無寸進,政綱從劏房戶學生入手,應該是找準解決問題的一個路徑;由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合作,起到廣聚眾力、優勢互補的效果;定期檢討、改進,踐行「以結果為目標」的原則,幫助支援將更到位見效,同時確保公共資源用得其所,「錢應該花在最有成效的計劃上。」日後在總結「千人計劃」成功經驗的基礎推而廣之,並凝聚更多更大的社會力量共同推動,解決跨代貧窮問題的步伐就能行得更穩更遠,「摸着石頭過河」的務實策略就會形成長遠規劃。

青年發展、優化教育,是李家超政綱重點落墨的部分。政綱提出,為青年提供更多不同類型和高質量的職業培訓、就業機會、創業支援,培養支撐發展「八大中心」所需的人才,促進社會各行各業和教界的銜接,增加青年到國際和內地實習交流,積極支援本港青年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就業、創業;同時提出加強教師專業操守培訓,表揚才德兼備教師,充實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學生國家意識和民族認同。這些綱領,同樣反映李家超未來施政兼顧現實和長遠,既着眼於解決青年學業、就業、創業的現實切身問題,為本港青年健康成長創造良好條件,更注重引導青年建立愛國愛港、具備世界視野的正確價值觀,防範青年被違法錯誤思想誤導荼毒,消除青年參與違法暴力活動的風險,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培養接班人。

連日來,李家超以誠懇態度與市民交流溝通,聽取各方各界建言、凝聚大眾智慧力量,圍繞市民的急難愁盼問題,緊盯社會關心關切的民生服務,不斷豐富政綱,提升服務市民質量,為市民帶來增強獲得感、幸福感的新希望。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