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昨日以絕大比數三讀通過財政預算案。這是本港完善選舉制度之後的新一屆立法會通過的首份預算案,審議過程充分展現理性議政、行政立法良性互動的新氣象。受第五波疫情嚴重打擊,本港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社會各界、各行各業期待早日落實預算案的各項惠民紓困措施,更期望政府和立法會加強合作,努力刺激消費、提振經濟。

過去多年的預算案經常遭攬炒派拉布狙擊,攬炒派甚至以不通過預算案要挾政府,不惜損害市民和香港利益撈取自己政治利益。落實「愛國者治港」、完善選舉制度、反中亂港者出局,狙擊預算案的亂象不復存在。預算案順利通過,廣大市民喜聞樂見。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支援企業、支持產業發展和紓解民困的措施,立法會通過後,政府要加快落實,尤其是發放第二期電子消費券、額外半個月綜援、高齡津貼和長生津等,為市民送上紓困及時雨。

本港首季經濟受第五波新冠疫情打擊,按年錄得4%的收縮,失業率也上升至5%。隨着疫情逐漸平穩,政府要抓緊時機,刺激本地消費,促進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首先,在疫情受控的前提下,盡快促進本地消費復常。復活節假期後,疫情沒有再大反彈,多位專家認為隨着疫苗接種率提升和自然感染增加,在未出現新變種毒株的情況下,疫情暫時受控。在此情況下,政府根據市民需要,有條不紊逐步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做法穩妥。本地各項經濟活動逐漸恢復,本地旅行團重開,今日起食肆堂食同桌人數、表列處所重啟營業等放寬防疫措施落實,政府應該爭取第二期電子消費券早日派發,為本港消費進一步復甦再添一把火。

其次,積極推動本地基建和產業政策落地。預算案提出加快興建公營房屋、過渡性房屋等基建項目,以及成立50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用於投資對本港具有戰略價值的科技企業及項目。這些政策可以推動本地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更有利產業轉型升級,政府應該抓緊落實。

第三,把握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的時機,積極籌辦與回歸有關的展覽活動、導賞團,在嚴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推動本地遊和各種推廣活動,帶旺旅遊、餐飲、零售等行業;更要借慶祝回歸25周年的機會,加強對外推廣,提升香港國際形象,為下一步恢復正常通關、吸引內地海外遊客來港作好準備。

本港有近萬億元財政儲備,財政穩健,有足夠能力透過刺激內需穩住經濟基本面,但亦要密切留意疫情發展和地緣政治變化,未雨綢繆應對美國加息、通脹急升等外圍因素的衝擊,因應經濟走勢及時推出更多振經濟、保就業措施,協助企業和市民渡過難關。

責任編輯: 宋得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