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漢源

每當討論足球及香港足球發展,回響一定多,這也印證足球球迷之多。

一些球圈朋友看畢筆者的評論後則表示光是批評沒有用,有什麼好建議呢?聽到這反應,我亦滿心歡喜,證明大家對香港足球還有期望,不像一些人常把「香港足球已死」掛於口邊。那麼大家對香港足球有什麼期望?有什麼願景呢?當大家把足球只視作為體育項目的其中一種時,那麼體育項目其實也很多,單車、游泳、劍擊、羽毛球、乒乓球等等,香港發展也不錯,也有成績,現在政府集中資源發展「精英運動」,就是希望重點發展「有成績」的項目,但有時即使有目標有願景,也不一定投入就有成績的,曾經我們也投放足球不少資源,換來的結果並不成正比。

有不少球迷指日本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才投入發展足球,由2002年主辦世界盃開始每一屆也能打入世界盃決賽周,入決賽周已經是常態,為什麼比日本早發展的香港足球卻沒有進步,甚至是退步呢?大家也知道美國是運動強國,但足球受歡迎程度較美式足球(NFL)、棒球(MLB)、籃球(NBA)等等為低,不過隨着1994年美國主辦世界盃後,1995年成立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舉辦美國職業足球聯賽,促使美國男女子國家隊迅速崛起,男子足球隊去年獲得國際足協(FIFA)世界排名第13名,女子隊更四奪世界盃冠軍,而為什麼在上世紀,在香港受歡迎程度為No.1的足球,近年會落得門票乏人問津的境況呢?

香港足球願景是什麼呢?如果將「足球隊」視為一家商業企業公司去營運,而「足球員」就是我們的產品,如果要有優質的產品,足球運動員的培養生產周期非常漫長,至少需要10~15年以上。2021年國際足協發布一個 「全球足球人才發展生態系統分析報告」,是國際足協第一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資料分析,用了一年半時間進行,共205個國家及地區足球總會參與,並將世界排名前100足總會員,分成三組︰1~20第一組,21~50第二組,51~100為第三組。報告指出:排名前100會員中,有58%足總協會是沒有明確願景,但排名前20 會員協會,對自己國家隊有清晰戰略和目標佔了95%,報告更指出,各個國家隊組織概念,正是現代企業管理營運方式。

願景、目標、使命、價值觀,這幾個信念相信主政香港足球者可以做到。領導力、執行力、變革策略、行政架構、組織文化,香港有一流的管理人才,高效率責任管理沒問題。比賽訓練數量與品質、教練與球員評估及監督、球探與選拔標準,香港也有很多足球教練及足球持份者,或可從外國招聘有能之士。

現在香港球圈有願景、有目標,「硬件」齊備了,且看執行後,香港足球的光輝未來是否指日可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