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香㜭耗光積蓄辦「共享廚房」 善舉惠及上萬戶病患家庭
簡易雨棚下,四個灶台靠牆一字排開,廚房裏飄着飯菜的香味……在浙江麗水市中心醫院旁,有一間小小的「共享廚房」,裏面的人們面露愁容,難掩疲倦的神色。「她們中有不少人的家屬身患重疾,在隔壁住院治療,需要補充營養卻沒錢租房做飯。」目睹了病患的困苦,沈香㜭將自家的儲藏間改造成「共享廚房」,免費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油鹽醬醋、鍋灶燃氣。一年多來,「共享廚房」服務了上萬戶家庭,也耗去了她的半生積蓄。 ◆香港文匯報記者 俞晝 浙江麗水報道
54歲的沈香㜭出身農村,從小家境貧寒,如今經營着一家來料加工小作坊,每個月能賺上四五千元(人民幣,下同)。自去年2月開辦「共享廚房」以來,這些錢全被她投入到廚房的日常運營裏。為了補貼開支,她還把原本已經退休的老公「趕出門」打零工,賺來的錢連同單位過年發的米和麵,都被搬到了廚房供人們使用。就連參加工作的女兒每個月也會主動「上繳五百元」,助力母親的愛心事業。
1994年,沈香㜭帶五歲的女兒出門,遇到了流動獻血車,寫着「獻血者可以獲得一瓶牛奶的獎勵」。「那時候女兒從來沒喝過牛奶,我為了獎勵,第一次去獻了血。」獻血的過程中,沈香㜭才知道,原來她抽的血,是可以用來救人的,漸漸地她開始定期去獻血。
食材需自帶 其他用品一律免費
在多年的獻血過程中,沈香㜭認識了不少來醫院看病的患者。異地求醫,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外地患者來說,想自己做飯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意味着需要在醫院附近租一間可以開火的房子。據麗水市人民醫院附近的房屋中介掛出的價格顯示,該區域房屋租金多在1,000元以上,對因疾病開支驟增、需要精打細算的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
「如果在外地住過院,就知道是多麼想念家的味道。」2021年2月,在向當地消防、安監等部門報備過後,沈香㜭騰出了自家位於一樓的儲藏間,連同小區的過道,隔出一間小小的廚房,又花了兩萬多元購買設備和調料。「共享廚房」搭建起來以後,沈香㜭把手繪的地圖和指引交給護士長,讓她轉告有需要的患者和家屬:「我這裏可以給你們燒菜,食材自帶,其餘用品一律免費!」
患者家屬:幫我家解決了大困難
一大早,葉永英拎着一隻鴿子來到了「共享廚房」,為她丈夫準備當天的午飯。去年她得癌症來麗水化療,丈夫每天騎車來回幾十公里去朋友家借廚房煮飯。雖然醫院附近也有小餐館,但一葷兩素就要十五六元,對於耗盡家財治病的兩夫妻來講有些奢侈。經過四十多天的化療,葉永英的病情得到控制。沒想到出院沒多久,丈夫突然開始便血,一查竟然是胃癌。癌症病人的腸道功能很弱,對飲食衞生與營養的要求都很高,醫生建議三餐最好能自己做。「沈姐的『共享廚房』連油鹽醬醋都備得很齊全,我買點菜就能燒,解決了我們家的大困難了。」
「多的時候每天有幾十戶家庭來這裏燒飯,灶頭不夠用,大家就排着隊等。」雖然看起來與外面餐館裏熱火朝天的廚房沒什麼兩樣,但仔細去聽人們的講話內容,總是離不開家人的病情。「我們外縣來的,跟病人吃住都在一起,來多了就認識了,有時還能搭把手,相互鼓鼓勁。」
葉永英帶香港文匯報記者走到照片牆邊,上面貼的是部分家屬與這個廚房的共同回憶。「左手邊的兩位,他們的家屬不久前都去世了;上面的那位老人治不好轉了院,後面也沒了聯繫;這位最幸運,她的女兒現在康復得很好,已經出院了……」葉永英自嘲已是「老病號」,對病友們的情況如數家珍。「不管他們如今身在何處,我們都曾經一起為戰勝病魔努力過,彼此安慰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