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在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北京冬奧會上,中國隊以9金4銀2銅的成績位列獎牌榜第三,且金牌數和獎牌數均創歷史新高。這其中,國人特別是奧運健兒們的絕世付出自然不勝枚舉,但種種外援們的支持與幫助也是所在多有。

例如這屆冬奧中國代表團的教練員人數共78人,但外籍教練就有51人之多,佔比超過65%,且當中大量屬世界頂級水平。也許正因如此,從賽前來說,中國不僅取得了7個大項、15個分項的參賽資格,而且在全部109個小項中獲得104個小項的參賽資格——其中更有35個小項為「零的突破」。

從賽後來說,如果沒有來自挪威、加拿大、法國、美國、芬蘭、德國、奧地利、俄羅斯等共14個國家外教們的「強大助攻」,中國能取得突破歷史的佳績顯然也是難以想像的。正如中國冬奧代表團公開表示的那樣——「今後肯定還要『引進來』,讓這些外援成為中國冰雪隊『起飛』的助推器」。北京冬奧組委會新聞發言人更進一步定調:本屆冬奧會留下的遺產之一就是受聘的教練。

事實上,很多賽時的外教也很願意繼續這種「遺產」的角色,就比如現年48歲的挪威冬季兩項傳奇、有「雪上天王」之稱的奧勒·坎納爾·比約恩達倫,自2018年退役後來華執教,其合同將於3月到期,但他已在冬奧賽後公開表示,希望留下來與他指導的一些年輕運動員繼續合作。他說︰「在這個國家,一切皆有可能。」

除了外教們,這屆北京冬奧會上其實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外援。例如來自奧地利的哈拉爾德·斯普林菲爾特是「特聘專家」,專門負責國家體育館和五棵松冰上運動中心的賽前改造及賽時運行工作。他不僅熱愛這份工作,且幹得出色。在對兩個場館進行改造的時候,取得了令人驚艷的創新效果。還有一位來自英國的麥克瓦倫特,他是五棵松體育中心場館運行團隊中的攝影經理,他和他的中國夥伴們的主要工作是規劃攝影位置、設計攝影師動線。而來自俄羅斯的亞歷克斯·波諾馬廖夫則是北京冬奧組委聘請的首席口譯官,同時還兼任俄文、英文、法文多種語譯員……

至於谷愛凌們這種「入籍」運動員,雖已是「中國人」,但長年的專業養成也多虧了國外的培養,從技術上講也該算是一種「外援」。這屆冬奧會上,這種「入籍兵」不僅不鮮見,而且已經多成了一道風景,比如男子冰球隊的25人中,有19個是歸化的。中國冬季運動的佳績創新與品質躍升,和他們當然也是有關係的。

源於競爭但高於競爭,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精髓。形形色色的外援們的確是這屆北京冬奧留下的一筆「可貴遺產」。正如前文發言人所說,中國已經在社區和學校引入冬季運動項目,因此將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

中國的冰雪運動引入外援正未有窮期,希望外援們也可以在中國這個舞台上收穫他們滿意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