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援港抗疫,讓廣大港人在危難中看到戰勝疫情的曙光,個別西方媒體卻詆毀中央支援可能令香港「被封鎖」,此種謬論既不符合香港疫情和抗疫實際需要,更不尊重抗疫科學。中國是全球抗疫模範,抗疫經驗豐富、抗疫資源豐厚,有足夠能力給予香港抗疫最需要的各種資源支撐、提供最切實可行的科學借鑒、啟發和引領。在疫情危急之際,香港請求國家支援合情合理、符合科學抗疫規律,是香港走出疫境的正確選擇。

新冠疫情爆發兩年多來,中國當之無愧是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國家。中國在較快渡過疫情早期的嚴峻考驗後,很快構建起反應迅速、行之有效的「動態清零」常態化防疫機制,能夠快速識別排查感染個案,快速處置、管控、救治 。兩年多來,內地發生了幾十起散發疫情,但都被迅速有效遏止,中國的確診個案、死亡人數都是全球最低。彭博社駐北京記者詹姆斯·梅格發文承認,中國抗疫成功,世界需要中國嚴格防疫;文章更肯定,北京、天津、杭州等地的疫情防控經驗證實, 中國政府有能力遏制Omicron變種病毒擴散。

中國成功控疫,更大力支援世界各國抗疫,已對逾百個國家及世衞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向12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21億劑新冠疫苗。中國更曾派出醫療隊伍馳援曾發生嚴重疫情的伊朗、塞爾維亞、意大利、柬埔寨等國。事實一再證明,中國抗疫科學嚴謹、實力雄厚、經驗豐富。向國家這個能力、實力非常雄厚的後盾求助,無論是情理上還是科學上,難道不是最順理成章的嗎?

目前香港由於疫情急速蔓延,檢測、追蹤、檢疫、治療等抗疫各環節的瓶頸日益凸顯,情況持續,疫情將進一步失控,急需補強。例如本港缺乏有效的追蹤機制,增加排查溯源困難,事實上成為第五波疫情急速擴散的主要肇因。因此,中央將派內地專家協助香港進行病理排查和分析工作,與本港專家合作,就是運用科學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彌補本港當前防疫機制的最大短板。

疫情爆發之下,本港檢測能力嚴重不足,不僅過去數天市民等候檢測大排長龍,更制約了本港難以展開大規模社區檢測,不利排查、截斷隱性傳播鏈。華昇診斷中心董事長胡定旭表示,本港重啟馬鞍山體育館火眼實驗室後,每日檢測可達30萬次,但若要與病毒鬥快,倘政府擴大封區範圍,需要火眼實驗室再多兩三倍的檢測量應對,需要中央支援 。

隔離和治療設施、物資捉襟見肘,亦急需支援。醫療衞生界立法會議員林哲玄指,本港目前大概有6,000至8,000張隔離病床,但不足夠應付龐大的隔離檢疫人數。他建議加到2萬個床位,代替現時進行的家居檢疫措施。另外,公立醫院床位需求驟增。據醫院管理局最新數字顯示, 整體公立醫院的內科住院病床住用率為97%,16間有提供內科病床的公立醫院中,有7間床位不敷應用,錄得至少100%使用率。如果內地提供病床等設備,利用香港一些現有的體育館及其他大型場地改建成為醫療或隔離中心,可迅速投入服務。

內地和特區政府日前進行第二次抗疫交流會決定,中央將從5方面支援本港抗疫,措施對症下藥,正好彌補本港的不足,大大增強抗疫能力和信心,是香港早日控制疫情的希望所在。外媒把中央支援香港抗疫扭曲為「封鎖香港」、「損害金融中心地位」,完全無視科學、罔顧事實。香港不向中央求援,難道要仿效西方「躺平」,在疫情未受控時就貿然放鬆抗疫措施以換取所謂的「自由」和「復甦」?這明顯不符防疫科學要求,對港人生命安全不負責,不僅不能帶來真正的自由和安全復甦,反而很大機會造成公共衞生災難,對香港帶來更大傷害。理智的港人,一定會選擇科學抗疫,拒絕將抗疫政治化。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