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盒》刊文剪影。 作者供圖

黃仲鳴

吳昊在《孤城記》中論香港偵探小說,開篇就有感而發:

「偵探小說曾經盛行於上世紀五十年代香港,更成為香港通俗文學的重要部分,只可惜從未被重視,給文化界冷落,甚至遭圖書館遺棄,以至滅跡人間,已近全部失傳。」

其實,何止偵探小說,大多的通俗、流行小說,都是如此這般的失傳,「滅絕人間」,倖存的多支離破碎,不復得窺全豹。

近得看幾部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版的雜誌《偵探世界》,赫然看到有些日後為人所知的作家名字,也都樂於此道,如劉以鬯、龍驤、馬博良等。一直以來,劉以鬯為稻粱謀,在報端雜誌為文,都是右手寫大量的通俗小說,間中才以左手寫純文學。在《偵探世界》第6期,劉以鬯寫的短篇〈粉盒〉,卻令我有另一番體會。

《偵探世界》是通俗讀物。劉以鬯當然秉此精神,所寫作品當然是通俗為尚。故事的主角是粉盒,這粉盒十分名貴,純金製的盒面,鑲嵌着鑽石的圖案,式樣別致,光彩鮮艷奪目,是男朋友送給她的生日禮物。第一次打開粉盒,劉以鬯便布置了一個疑團,這是通俗小說的噱頭。在渡海輪上,她的頭髮被風吹亂了,她取出粉盒來整理,對鏡一照,「卻發現背後有一個陌生男子在凝視她……從鏡子裏,她看見那個男人正在出神地凝視她,還頻頻對她調侃地發笑……」下船時,她才回頭一望,男人何在?見到的是三個西洋女子。此真奇哉怪也。而且不止,上岸時,她竟感暈眩,「一種春心蕩漾的感覺,很難受,有點像寡婦獨守空幃,也有點像情竇初開的少女,讀完了第一冊淫書。」

第二次打開粉盒,那30多歲的陌生男子又出現鏡子上。她回過頭去,那男人何在?回到家裏臥室,好奇地又打開粉盒,那男人又出現在鏡上。她病了。病得很沉重,逐漸產生一種殺人的衝動,要殺的人,是送盒子給她的男朋友。她去買刀,在舊貨店看到一柄奇怪的刀。店主向她講述了一宗命案,死者是個有錢人,殺他的是他的愛人。事情的起因是富人送她一隻鑽石粉盒,作為生日禮物。可是有了粉盒後,她性情大變,到父親迫她嫁給那富人時,她不願意,殺人悲劇就此發生。那刀是兇物,事後那粉盒流落人間。店主還把一幅畫,一幅死者的人像畫給她看,竟然是粉盒鏡子裏的他!

故事又到了另一高潮。無可否認,這是通俗的寫法,由懸疑到奇幻。最後,女子回到家裏,打開粉盒,那男人不見了,鏡裏竟影出一把刀。男友此時到訪,她拿出買來的刀,要殺人了,趁男友低頭找書時,舉刀就刺,可是不知如何,刀跌在地上。此時,傭人走來告她:不小心將粉盒掉在地上,鏡子破了。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這是神怪科幻小說?劉以鬯寫來,引人入勝,實在有點魔幻的味道,又豈止通俗小說那麼簡單?而那更不是純粹的偵探小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