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選委會選舉將於9月19日進行。這是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的首場選舉,意義重大、備受關注。落實「愛國者治港」,掃除長期困擾香港的「泛政治化」歪風,重塑良性政治文化和選舉文化,是香港實現非政治化轉變,重回謀發展、促穩定正軌的重大轉變,符合香港的根本利益。新選舉制度的重構讓選舉回歸專業理性,廣納民意為民謀福,推進優質民主,保持多元包容的政治文化,任何政黨或人士只要真誠愛國愛港,就有資格參與香港治理,共同維護香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開創香港良政善治的新局面。
香港受「泛政治化」之苦久矣,反中亂港勢力把經濟、民生議題政治化,令政府施政舉步維艱,深層次矛盾難以解決,各種選舉更成為反中亂港勢力奪取管治權、謀取利益的角力場。他們採取各種譁眾取寵、抹黑攻訐的伎倆,煽惑人心、騙取選票,導致香港嚴重內耗、發展停滯不前,香港淪為「泛政治化」的犧牲品。從2014年非法「佔中」開始,到2019年修例風波,「泛政治化」的歪風愈演愈烈,香港陷入持續不斷的政治紛爭乃至管治危機,法治、民主、文明等基本品質蕩然無存,不僅阻礙香港穩定發展,更直接危害國家安全,令「一國兩制」實踐面臨脫軌的巨大風險。
在香港何去何從的關鍵時刻,中央果斷出台實施香港國安法,迅速為香港止暴制亂;接着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劃定鐵的底線:絕不容許反中亂港分子混進管治架構,未來選委會、立法會、行政長官選舉的參選人都必須是真誠的愛國愛港者,從制度上確保香港管治權掌握在愛國愛港者手中,讓香港走出「泛政治化」的泥潭,為香港奠定了集中精力謀發展的前提條件和管治基礎。
新選舉制度去除「泛政治化」的積弊,令選舉回歸專業理性。就以選委會選舉為例,選委會擴大了規模,調整了界別組成,優化了產生方式,使選委會更具廣泛代表性,更好體現均衡參與,更能代表香港社會整體利益,更能體現「一國兩制」特點。此次選舉新增了中小企業、基層社團、同鄉社團、內地港人團體的代表、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等界別分組,使選委來源的社會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有利於實現香港社會政治參與的公平公正。
在競選期間,各界別候選人按照各自專業所長,立足專業和香港,放眼國家和世界,就保障業界利益、推動香港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出有誠意有創意的政綱,務求鞏固香港優勢,加快香港經濟社會升級轉型。剛過去的周末,已經當選的選委包括工商界人士、大學校長等翹楚,在全港擺設逾千街站,向市民介紹政綱,聽取市民訴求,這種盛況在以往「泛政治化」的選舉中是難以想像的。事實證明,新選制讓市民看到選舉已經擺脫政治化的綁架,候選人真正走入市民中間,聽取民意,參選是為了香港整體利益和業界利益,呈現出擔當作為、造福市民的選舉新風。
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注重多元包容,從中央到特區政府一再強調,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不是搞「清一色」。「愛國者」的範圍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廣泛的。只要是真心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尊重和維護國家的根本制度和特別行政區的憲制秩序,全力維護香港繁榮穩定,就有資格參與香港治理。此次選委會選舉,一些被視為非建設力量的人士成功「入閘」,顯示任何人只要表現出真誠的愛國態度,摒棄「政治化」歪風,就有足夠的參政空間,可以為改善施政和建設香港發揮所長、貢獻力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