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有香港小孩不識天高地厚,說要「為香港、為下一代爭取自由」,他們都知道「Freedom」和「Liberty」都是自由嗎?「港孩獨娃」該知有「言論自由」、「學術自由」,或許還聽說過「宗教自由」。

美國小羅斯福總統(F. D. Roosevelt,1882-1945年)提出「四大自由」,即「言論自由」(Freedom of Speech)、「信仰自由」(Freedom of Worship)、「免於匱乏的自由」(Freedom from Want)和「免於恐懼的自由」(Freedom from Fear)。今時香港各間大學的冒牌「學生領袖」當中,該不會超過一半人知道後兩項。

四大自由還未夠全面,學術自由(Academic Freedom)該放哪裏?

從名詞術語的義界去看。「表達自由」(Freedom of Expression)涵蓋言論自由。表達個人意見不一定要靠言論,還可以用行為。美國色情電影行業就是假借「表達自由」來向消費者提供勞務,混一口飯吃。信仰自由則包括宗教自由,宗教必須有信仰,但是信仰卻不一定與宗教相關。

學術自由,則是表達自由和信仰自由的結合。我們讀書研究學問,自覺有了心得,想表達出來讓人家知道,希望有人了解、認同,以至「聽話」。這就是搞學術。學術之探索,少不得有某些信仰組合去支撐: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儒、釋、道、耶、理想主義、實用主義、唯心主義、唯物主義、人性善說、人性惡說、人性無善惡說等等,都可以理解為一種信仰。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都常會被某些主流信仰的組合所主導。言論自由、學術自由都難免受到所在國家、民族、社會的大環境制約。中國現行社會主義,但也不排斥資本主義,中國人儒釋道耶諸家都能包容接受,並無單一國教。歐美國家多信奉基督教,西亞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則信奉伊斯蘭教為主。

「免於匱乏的自由」具體表現出什麼樣的一個狀態?簡而言之,以得溫飽為最起碼要求。中國前賢教導有云:「衣食足,然後知榮辱。」我們當中大部分人都是凡夫俗子,能有幾許是超然物外的大聖人?說穿了,四大自由的這一項無非是「溫飽」兩字。近世歐美列強向第三世界輸出「民主」,受影響的窮國人民有了所謂神聖的投票權,卻失了溫飽,這樣的結果恐怕還是違背了四大自由的第三項呢!

「免於恐懼的自由」則是基本人權受到保障。假如我未經正當法律程序審訊定罪,就沒有人可以毆打我、囚禁我、搶走我的財產、殺害我的生命,這樣我的身家性命得到起碼保護,才算「免於恐懼」。

誰可以證明近年香港已經沒有自由?持這個想法的人是否有神經病?香港居民每天晚上關門閉戶後可以睡得香甜,因為我們享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香港社會的治安是世界上第一流的好,誰在保障香港人「免於恐懼的自由」?除了現有法律和制度在運行,現屆政府在幹活等等之外,最具體就是警隊在維護法紀、除暴安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