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飯圈文化」盛行,某些流量藝人自恃「流量為王」,陶醉在粉絲數、熱搜量、廣告額、片酬等數據維持的熱度中,甚至破道德底線、越法律紅線,造成惡劣社會影響。《人民日報》今日(10日)發表題為《讓更多流量向上向善(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的評論文章,指出粉絲文化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建議相關部門在整治不良粉絲文化、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的過程中進一步端正對流量的認識,加強對流量的引導,讓更多流量向上向善。

文章指出,演藝行業是一個社會關注度較高的行業。流量藝人人氣旺、粉絲多,在青少年群體中有一定影響力。對青少年粉絲來說,生活中追什麼樣的星、明星發什麼樣的光,影響着他們的價值認知。藝人有品有德,才能更好地引領粉絲向上向善。流量藝人需發揮對粉絲群體的正向價值,帶頭遵紀守法,從嚴道德約束,執著藝術追求,讓自身的作品和德行真正匹配所擁有的流量。
文章提到,流量越大,社會責任越大。針對粉絲文化中為流量拉踩引戰、為熱度奢靡打榜等不良傾向,流量藝人要引導粉絲理性追星,保持頭腦清醒,始終心存敬畏,實現與粉絲的良性互動。在整治不良粉絲文化、引導粉絲文化步入健康軌道的過程中,要進一步端正對流量的認識,加強對流量的引導。要用大流量放大主旋律的聲量、擴大正能量的傳播,讓更多流量向上向善。這樣,粉絲文化、網絡文化才能與時代同頻共振,才能真正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
許宣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