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民政事務局局長藍鴻震。(大公文匯全媒體資料圖)

文/藍鴻震

為應對疫情,特區政府採購合共1500萬劑的科興及復必泰疫苗,足夠供全港市民接種。可是,疫苗接種計劃開展以來,市民的接種率仍然偏低。眾所皆知,接種疫苗是目前防控疫情最有效和最徹底的措施。特區政府有必要再加大力度推動疫苗接種計劃,香港市民亦需醒悟並從速嚮應,讓香港有條件克服疫情,恢復民生及經濟活動,並盡早與內地及各地通關,才能讓香港經濟復甦。

疫苗接種計劃自2月26日開展以來,截至5月底,只有約130萬名市民接種疫苗,當中只有約90萬人接種兩劑疫苗,接種率不足兩成。與海外國家相比,新加坡的接種率有三成三,疫情較嚴重的英美接種率約五成,以色列則超過六成。即使與內地一線城市相比,例如北京市接種率約有七成半,上海有五成,廣州也有四成,明顯本港疫苗接種步伐大大落後,確有必要急起直追,不可怠慢。

在疫苗研發的初期,有市民對疫苗的效用和副作用有擔心,本來是可理解。但隨着疫苗完成認證並在世界各地大規模展開接種,以香港提供接種的科興及復必泰為例,已有過億人接種而接種後的異常事件只屬極之少數。部分人對疫苗的不信任,其中很大原因來自部分媒體對接種疫苗異常事件的渲染,亦和大部分市民對疫苗的認知不夠全面有關,科學數據理應可以掃除大眾的不安。以衛生署的資料統計為例,截至5月中接獲2890宗接種疫苗異常事件報告,佔疫苗接種總劑量0.15%。而在異常事件報告中,只有20宗為曾於離世前14日內接種疫苗人士的死亡個案,佔疫苗接種總劑量的0.001%。可見,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接種疫苗會增加死亡風險。

現時,香港的疫苗接種率遠低於可達致群體免疫的水平。放眼世界,全球仍有數以十億計的人無針可打。港府免費提供疫苗,可是現時香港居然出現有針無人打的情況,香港人確實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由於全球疫苗供應緊張,假如香港的疫苗接種率仍然偏低,為免浪費疫苗,特區政府可能要被逼處理過剩的疫苗,包括將疫苗捐予其他更有需要的地方,對不少無針可打的國家而言,實在是不可思議。

香港受疫情影響已超過一年,市民和各行各業叫苦連天。雖然近日本地疫情放緩,甚至有零確診,但變種病毒全球肆虐,難保不會捲土重來。因此港府不應鬆懈,並應積極戒備,將抗疫戰視為一場全面的生死搏鬥,作出全民備戰狀態。近日美國接種率已達五成,總統拜登更宣布將以今年七月達成七成接種率為目標。此外,各地也推出各種措施軟硬兼施推動疫苗接種。特區政府亦有必要從多方面加緊推動疫苗接種計劃,例如更積極主動地回應網上及傳媒報道有關疫苗的失實及誤導訊息,以及再擴大疫苗接種運動,例如要求所有公務員及公營機構雇員接種,並鼓勵他們的家人朋友接種,以全面積極配合接種運動。

正如特首日前指出,疫苗是讓香港走出疫情陰霾的最佳甚至唯一希望,香港市民不應再觀望,要盡快接種疫苗。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近日亦對香港的低接種率感到擔心,希望特區政府會快馬加鞭急起直追。筆者及家人在上月已經完成兩針疫苗接種,也一直鼓勵身邊好友趕快接種。疫情困擾香港已久,香港市民應趁疫苗充足時盡早接種疫苗,否則做不到群體免疫,人人都只會是輸家。為此,特區政府必須再加把勁推動疫苗接種計劃,讓香港克服疫情,為未來通關和回復正常民生及經濟活動做好準備。

(作者為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責任編輯: 蔡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