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大趨勢,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廠商會)昨聯同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就中國「十四五」規劃與港商可持續發展舉辦線上研討會。廠商會會長史立德昨致辭時表示,隨着國家已達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未來經濟發展將更着重質量和可持續發展上的突破。香港製造業作為國家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一環,需打破既有思維,並循國家發展大勢,在產品設計、生產過程以及供應鏈管理等環節中,加強環保技術的應用和創新。
史立德認為,減碳不但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應有之義,亦是自身追求高品質發展的必行之策。廠商會一直以各種方式支援業界減碳,讓企業以節能減排來降低經營成本,並透過投資環保技術發掘更多商機。在工業貿易署資助下,廠商會已展開了為期16個月的「利用綠色金融工具提升香港非上市企業的可持續競爭力」項目,為企業提供相關的技術支援和諮詢服務,以推動本港工商界實現可持續發展。
梁兆賢:5年減碳15000噸
出席線上會議、中華商務聯合印刷董事總經理梁兆賢指出,公司長期都推動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最近5年減碳15,000噸,減揮發性有機物(VOC)排放500噸,使用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FSC)紙張共110,000噸。公司亦制定了多項綠色印刷策略及行動,例如於中央供墨系統方面使用環保大豆油墨和低揮發性環保油墨、採用環保清潔劑和洗機水等。公司亦投資很多於環保生產方面的設施,包括早在20多年前於深圳設廠時已採用內地第一台有二次燃燒輪轉印刷烘乾系統,實現VOC零排放。
梁兆賢續指,公司正實施數碼轉型進入工業4.0智能製造模式,創造更多服務價值及新機會,成為互聯網服務模式的現代印刷企業。
柯家洋:棉製口罩去塑化
另外,穩健醫療集團副總裁兼首席投資官柯家洋亦指,集團早於2003年「非典型肺炎」時已是國家防控的供應商之一,從棉花開始做環保,希望做到去塑化,減少對海洋的污染。在今次疫情期間,使用公司出口的技術模仿布,亦令醫護人員使用的防護衣可減少七成。口罩方面,亦可使用棉取代膠,做到減塑的效果。他呼籲商界齊心,一同改變氣候生態,加速達成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
柯家洋認為,「十四五」規劃入面提到多項關於醫療發展,綠色金融將可助力可持續發展,政府亦應建立健全的醫保制度,推廣垃圾分類、去塑化等生活習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