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昨日新增9人感染新冠病毒,本地個案佔4宗,是近三個月以來最少。疫情回穩,近月政府加強防疫措施功不可沒;但春節期間檢測減少,加上節日期間市民防疫意識明顯有所鬆懈,節後確診個案回升的可能也不能排除。近日不少市民為準備預期中的初七「鬆綁」,逼爆社區檢測中心,反映市民對早日控疫、讓經濟民生復常的願望十分迫切。政府應該順應民情、順勢而為,完善強檢、禁足、追蹤、疫苗接種的立體化、多元化防疫機制,務求以常態化防疫機制,達至動態清零,實現與內地和澳門雙向免檢疫通關常態化,也真正讓民生復常、經濟復甦常態持久。

昨日的單日確診數字降到近三個月以來最低,首先應該歸功於政府近期加大強檢力度、採取封區排查。雖然,春節期間大部分私家診所停業,市民通常也不會在大時大節求醫,假期香港處處人頭湧湧,疫情會否在假期後反彈有待觀察。但無論如何,如今疫情回落的成果得來不易,不僅不能有鬆一口氣的想法,而且要珍惜、鞏固、提升成果,再接再厲,爭取抗疫工作的全面成功。

疫情拖多一日,市民受苦多一日,廣大市民都希望疫情早日受控。近日全港多個社區檢測中心都預約滿額,門外未成功預約者大排長龍。這一方面是因為餐飲、美容等多個行業要求員工趕及預期初七復工前做檢測,市民樂於配合防疫政策,以定期檢測換取有限度復業復工;更重要的是,盡快控疫令工作生活復常,已成為社會最大共識,市民主動接受檢測的意願不斷增強。

在這種情況下,特區政府有必要、亦有條件進一步強化常態化的檢測和追蹤措施,盡快完善由強檢、禁足、追蹤到疫苗接種構成的立體化防疫機制。

自從去年9月的普及社區檢測後,在中央的支援下,本港的檢測能力得到大大增強,有條件對多個特定群組和市民進行大範圍、常態化的定期檢測。特區政府也摸索出了一套快速圍封禁足和強制檢測互相配合的運作模式。但在個案追蹤方面仍有待加強。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日前指,政府正研究利用藍牙技術為「安心出行」加入自動掃描功能,讓市民毋須掃碼都可以自動記錄行蹤,本月底會在合適的場所做實地運作測試。但即使如此,現時「安心出行」並非強制安裝和使用,以最新的下載數字超過70萬計算,只是佔全港人口大約一成。政府有必要提升追蹤能力,包括要求個別場所強制市民掃描「安心出行」,作為復業的必要條件之一。

疫苗接種是抗擊疫情的有效武器。首批疫苗預計月底抵港,政府已經排演了整個運送、接種疫苗的過程,預計3月起開始接種計劃。但首批來自復星的疫苗只有100萬劑,科興疫苗仍有待審批,至於阿斯利康的疫苗更要待下半年才能抵港。政府還是要加快引進和審批國產疫苗,並進一步開拓疫苗來源,包括採購內地和國際上廣泛採用的國藥疫苗,以滿足市民接種的需求;同時,政府應持續加強宣傳,邀請專家普及接種知識,為公眾釋疑解惑,務求接種計劃順利高效進行,達到群體免疫效果。

受疫情影響,本港經濟民生遭受重創,作為細小的開放型經濟體,本港必須與內地、澳門實現免檢疫通關,才能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加快本港經濟復甦步伐。要與內地、澳門恢復常態化的免檢疫通關,建立完善的防疫機制,讓內地和澳門有信心本港可持續將疫情動態清零,這是關鍵的先決條件。政府和市民應同心協力實現此目標,走出「加強控疫、疫情稍好;放寬控疫、疫情反彈」的惡性循環,真正讓本港走上持續百業重旺、市民安居樂業的復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