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當前,各行各業慘淡經營,不少業主凍租甚至減租,與租戶共度時艱。但天后嘉頤護老中心遭業主大幅加租倍半,護老中心被迫結業,近80名長者頓失所依。逆市加租,如同趁疫「打劫」,是無良企業所為,更擾亂市場,製造擴散效應,不利安老服務。政府應有擔當,主動協調解決事件,保障長者正當權益不受損害。若業主大幅加租趕走長者,只為將物業高價賣給政府作福利設施,政府更應設定黑名單懲罰機制,以免政府的良好初衷被濫用。
嘉頤護老中心院舍續租時,被業主要求由20多萬元大幅加租至近50萬元,近80名長者家屬上周接獲院舍通知,需於2月底前搬走,頓感彷徨無助。疫情嚴峻加上臨近農曆新年,要在此時為長者另覓宿位,根本強人所難,更對防疫工作不利。
受疫情影響,本港過去一年商業租金普遍下跌,處處吉舖。差估署最新資料顯示,去年全年租金指數下跌6%,寫字樓、商舖租金更錄得雙位跌幅,預料今年仍有下跌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護老中心的業主大幅加租顯然背離市場實況。
另外,護老中心是疫情「高危地」, 需請更多人清潔院舍、購買更多防護裝備,安排長者、員工接受檢測等,經營成本驟增。在此情況下,業主更應承擔社會責任,對經營護老中心的租戶凍租甚至減租,至少不能大幅加租。現在的做法,全然不管租戶和長者死活,造成十分負面的示範效應。
對於業主逆市加租,有立法會議員估計,可能與政府去年推出的200億元購置福利設施計劃有關,某些業主乘續約之機,加租趕走原來租客,「清場」之後將物業以高價賣給政府。如果這真的是業主加租的「如意算盤」,那豈不是等同政府間接趕走長者,令長者失去照顧,這肯定有違政府購置福利設施計劃的初衷。
社會福利署應盡快調查事件,必須保障受影響長者得到妥善安排,絕不能以不干預商業運作為理由袖手旁觀,否則勢必被社會詬病姑息養奸。政府更需要明確購置福利設施計劃的實施細則,不容許有業主借政策牟取不義之財;對加租逼遷的無良業主,政府應將其列入黑名單,不購買相關物業,彰顯政府照顧長者、對市民負責的擔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