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華興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師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10月份國民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疫情防控和政策調控顯著成效持續顯現,工業生產保持高增速,居民消費與制造業投資繼續順周期改善,出口與地產韌性仍存,預計四季度經濟有望好於三季度。不過,外部形勢複雜、國際疫情蔓延,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比較大,進一步促進消費恢復還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對此應有充分認識。
零售市道仍存隱憂
在最新的經濟數據中,消費的進一步改善較為引人注目。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576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4.3%,比9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68%;商品零售增長4.8%,比9月加快0.7個百分點,連續4個月正增長;服務消費也在持續改善,中秋十一國慶假期間內地遊客數量和旅遊收入、票房情況都出現明顯恢復,說明消費信心在增強;餐飲收入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可以說,消費環境在改善、消費能力在提升、消費政策在發力。不過,消費數據中也存在一定隱憂。首先,社會零售總額的10月單月增長其實低於彭博一致性預期的5.0%,說明需求依然相對滯後,對住戶部門的支持和補貼依然有待加強,以避免消費復甦勢頭被抑制。其次,基本生活消費的吃類、穿類、用類商品銷售都保持兩位數增長,但相比之下升級類消費和大宗商品消費的回暖勢頭更加明顯。10月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增長高達18.3%和16.7%,汽車類商品在換車需求和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帶動下零售額增長12%,連續4個月保持在兩位數。
高端消費增速高於中低端,反映出一定的結構性扭曲,未來消費能否持續較快增長值得繼續觀察。再次,線上消費保持快速增長。1至10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16.0%,比1至9月份加快了0.7個百分點,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2%。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大增23.6%(9月份:10.1%;8月份:13.3%)。但是10月份的數據應當包括了「雙11」前期促銷的拉動作用,可謂提前透支了部分11月的消費潛力,對後續的消費增長應保持謹慎觀望。
全年消費或負增長
如果全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要達到2019年41.2萬億元的水平,則2020年四季度社零總額必須達到13.8萬億元的規模,這意味着同比增速將高達20%。如果更為現實地假設2020年四季度消費同比增幅為3%至5%,全年消費同比增速也僅能大致到達-5%和-4%的區間。可以說,2020年全年的消費負增長很大概率會成為現實,也就是說今年的經濟增長主要將依靠第二產業、投資和淨出口拉動。雖然1至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09萬人,已經提前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但疫情的不確定性,以及對就業壓力和薪資壓力的擔憂,可能會繼續讓消費者在增加儲蓄的同時,對消費繼續保持一定的謹慎觀望態度。
信貸數據響起警訊:10月底住戶部門貸款餘額同比增長15.4%,慢於9月底的15.9%,中長期貸款與短期貸款餘額增速均有所下降;住戶部門短期貸款增加27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351億元。除了去年住戶部門短期貸款持續高增長的基數效應、今年以來嚴查消費貸款等一系列強監管去槓桿措施出台等原因外,居民收入壓力仍存、消費模式發生變化、謹慎性儲蓄動機依然較強、消費復甦勢頭有所減弱等等可能性應引起注意。
我們認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靈活適度、精準導向的貨幣政策,綜合運用總量工具和結構性工具,把握節奏、優化結構、創新運用、精準滴灌,引導M2和社會融資規模保持合理增長,促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和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合理增長,以再貸款再貼現額、定向降準等政策形式促進資金直達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受災企業。但在回歸適度中性的正常化過程中,我們預計貨幣政策會根據形勢變化和市場需求及時調節力度、節奏和重點,流動性不會過度收緊和急劇轉向,不會快速去槓桿和收量加息。
在積極有為、注重實效的財政政策方面,隨着經濟繼續修復,財政收入增速中樞有望進一步回升,稅費減免、財政刺激與投資拉動將繼續,預算赤字率和政府債務額度的提高,有助於支持財政政策較大的上升空間。10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281.28萬億元,同比增長13.7%(9月末:13.5%);10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42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5,493億元。支撐社融規模存量同比增速達到相對高點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政府債券融資同比加速增長,全年3.75萬億元額度的地方專項債基本發行完畢。我們認為,伴隨着後續專項債資金的撥付和使用加速,財政支出和政府性基金支出將實現較快增長。考慮到疫情對生產、投資、消費及進出口的影響,我們目前對2020年四季度、2020年全年和2021年GDP增幅的預測分別為6.0%、2.2%和8.7%。我們繼續預計逆周期調控措施和需求釋放,有助於宏觀經濟企穩反彈。■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