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宋詞壇上溫柔的一抹雲彩,也是命運長河中倔強的一葉孤舟。一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寫盡了愛情的雋永;一句「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又道盡了人生的蒼涼。

他是秦觀,一位用詞句慰藉心靈、以真情照亮人間的「婉約派」代表詞人。10月17日20:00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綜合頻道(CCTV-1)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將播出秦觀篇,主持人撒貝寧攜手中南大學文學系教授楊雨以及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彭玉平組成探訪團,走近一個不一樣的秦觀。

央視一套圖片

「婉約」標籤背後的鮮活靈魂

誰曾想到,那位在詞中淚眼盈盈的文人,私下竟痴迷研習兵書劍法、躬身參與農桑?本期《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觀眾將跟隨探訪團「穿越」回北宋高郵的秦觀家中,見識一個不一樣的、鮮活的秦觀——他心懷天下,熟讀兵書,渴望建功立業,在家中自製木劍兵器;他熱愛生活,興趣廣泛,通過觀察總結妻子的養蠶經驗,寫成了中國現存第一部桑蠶專著——《蠶書》。節目中,探訪團將參與到一場別開生面的七夕繅絲活動,在親手理絲、煮繭的勞作間,真切感受秦觀將款款深情融入日常生活的細膩與真摯。這樣一個情感豐沛、興趣廣泛、有着一顆「玲瓏心」的秦觀,徹底顛覆了人們過往的單一想像。

央視一套圖片

秦觀懷着一顆異於常人的敏感詞心,總能捕捉到天地間最細微的美與愁。正是這份對萬物的深刻共情,讓他將眼中景、心中事,都化作了「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寶簾閑掛小銀鉤」這般動人的句子,也為千百年後的我們,留下了一份讀懂深情與美好的指南。

央視一套圖片

在師友輝映中走出自己的路

秦觀的魅力,不僅在於其性情的多個側面,更在於他在大家輩出的時代,始終保持着獨立的創作靈魂。

央視一套圖片

節目中,探訪團「穿越」至開封金明池,受託為不在場的秦觀畫像。在「蘇門」師友的描述中,一個多面立體的秦觀逐漸浮現。從字「太虛」時的意氣風發,到改字「少遊」後的沉穩內斂,秦觀變的是處世態度,不變的是獨立思考的精神。他雖深受蘇軾賞識,卻未在創作上盲目追隨。當「蘇門」眾人高舉「以詩為詞」的旗幟開拓豪放詞風時,秦觀選擇堅守詞的「本色」——以情入詞,以詞寫心。即便被蘇軾調侃「十三個字只說得一個人騎馬樓前過」,他仍執着於情感的豐沛表達。

央視一套圖片

正是這份獨立與堅守,讓他能發出「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這樣的叩問。今人讀他的詞,依然會被打動,不是因為辭藻多華麗,而是因為它講透了一種共通的、關於人生的思考。節目尾聲,撒貝寧將邀請秦觀「穿越」到他的故鄉高郵,見證當今市民一半詩意、一半煙火的愜意生活。

央視一套圖片

他的敏感不是脆弱,而是對生命的真誠擁抱;他的堅守不是固執,而是對美的執着追尋。10月17日20:00檔,跟隨《宗師列傳·大宋詞人傳》一同走進秦觀的世界,認識這位在逆境中始終保有溫柔與勇氣的生命行者。央視頻App同步播出。

(來源:央視一套)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