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蔣煌基 廈門報道)「我們正面對各種各樣的逆風。」英國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沙遜勳爵7日出席在福建廈門舉行的「2025鼓浪嶼論壇·世界商業領袖共話全球投資」時表示,「大部分國家面對美國忽然加徵的關稅,紛紛採取措施自保,導致國際貿易降溫,面對挑戰,中國智慧為全球貿易破局提供新思路。」第25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下稱「洽談會」)8日在廈門開幕,作為本次洽談會的重要配套活動,該論壇以「應對關稅挑戰,促進經濟穩定發展」為主題,匯聚了來自全球的商業領袖、政策制定者和外交使節,共同探討當前全球經貿環境下的挑戰與機遇。
應大力推進金磚內產業合作
面對挑戰,中國智慧為全球貿易破局提供新思路。沙遜勳爵特別引用中國《三國演義》中「草船借箭」的典故,提出「資源稟賦較差的國家應該通過區域貿易協定或WTO聯合倡議形成『草船』戰略,集體推動舊制革新。」
馬來西亞朝聖基金局產業發展部副主席、拿督胡桑·慕沙,在論壇上分享了金磚合作機制下的務實進展。今年1月1日,馬來西亞正式成為金磚夥伴國。「馬來西亞和中國充分利用歷史的窗口期大力推進金磚國家內的產業合作,我們非常支持這樣的合作吸引金磚國家以及其他地區的領先企業在先進製造、數字技術、綠色經濟方面作出重要的貢獻。」他表示,這不僅促進了馬來西亞產業升級和經濟多元化的發展,同時也為中國企業提供了戰略平台。
印尼駐華大使周浩黎引用中國古語「同舟共濟」呼籲各國加強合作。他提出三個應共同努力的方向:可預測性、實用性和夥伴關係,並建議通過中國—東盟自貿區等區域合作機制深化關稅透明與協調。
全球經貿環境正深刻變化
世界貿易中心協會副總裁王迅在發言中指出,全球經貿環境正在經歷深刻變化。「關稅等貿易壁壘和政策不穩定性風險不斷增加,導致貿易摩擦加劇,跨境成本上升,企業的長期規劃與投資信心受到嚴重衝擊。」他援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稱,2025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已下降至2.8%,「如果這種不確定性長期存在,全球貿易和投資可能陷入低效、碎片化、區域化格局,從而制約整體經濟增長」。
中國經濟學家邱曉華詳細分析了美國關稅政策的三個主要方向:一是基於邊境安全等特定事項的關稅;二是針對鋼鐵、汽車、醫藥、半導體等特殊行業的關稅;三是針對不同經濟體設定的差異化稅率。截至目前,美國關稅稅率已較2024年提高15個百分點,達到17.5%,為近百年來的最高水平,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巨大衝擊。
中國今年有望實現5%經濟增速
英國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沙遜勳爵以「逆風航行」生動比喻當前貿易困局,「我們正面對各種各樣的逆風。大部分國家面對美國忽然加徵的關稅,紛紛採取措施自保,導致國際貿易降溫,是為帆船經歷強逆風首先的動作是收帆減載。」
沙遜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6月集裝箱運量同比下降28.7%,「眾多公司無法承受關稅逆風退出航線即是證明」。他強調,「高關稅本身絕非可持續的長期方案」,現行國際貿易體系已到了必須反思的節點。
「當前中美貿易戰已進入『2.0階段』,經歷了初期摩擦、急劇升級和階段性緩和三個過程。」邱曉華預計,最終雙方可能達成的關稅水平可能是美國對中國徵收25%-30%的關稅,中國對美國徵收10%左右的關稅。在談到中國如何應對關稅挑戰時,邱曉華表示,中國正在通過多邊合作、擴大內需、促進消費、穩定投資等一系列政策緩衝外部衝擊。他透露,中國已出台3,000億元人民幣的補貼政策推動「以舊換新」,並通過《民營企業促進法》等措施優化營商環境、穩定就業。
儘管外部環境複雜,邱曉華仍樂觀預計中國2025年經濟增速有望實現5%左右的目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