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主依琳為英短貓「肥肥」舉辦的告別儀式。
●「肥肥」去世後,朋友3D打印的模型成了依琳最後的紀念。
●飛亞經營了一家專注寵物紙藝紀念品的線上商店。圖為專門燒給離世貓咪的紙質貓糧。
●寵物殯葬師豬仔店裏的一面牆上,寫滿了寵主對離世愛寵們說的話和祝願。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寵物早已成為許多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近十年來,中國寵物經濟持續升溫,但當離別無可避免,越來越多寵主選擇為寵物安排一場體面而溫馨的告別。從遺體接送、清潔梳理,到鮮花告別儀式、火化和骨灰寄存,以及將毛髮或骨灰製成紀念品……寵物善終行業悄然興起,這種源於人類情感的「升級消費」,折射出社會觀念的變化。在現代都市人的心中,陪伴過自己的生命,無論什麼物種,都值得被認真告別。●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 廣西報道 圖: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

依琳是廣西欽州的女孩,與英短貓「肥肥」相伴了七年多。這隻貓剛離世不久,那些帶着彼此溫度的時光,還清晰得像昨天。那時,在南寧讀大學的依琳心血來潮從學長手中接過圓乎乎的小奶貓,第一次抱牠,牠就緊緊抓住她的肩膀。就這一眼,依琳把牠帶回了宿舍,並給牠起名「肥肥」。

體面送愛貓走完最後一程

往後的日子裏,「肥肥」成了依琳生活中最鮮活的註腳。她熬夜趕論文,「肥肥」趴在腿上打盹,呼嚕聲和鍵盤聲交織成青春的背景音;她騎電單車去上課,「肥肥」就蜷在前車筐裏,任由風吹起牠的毛;每年回欽州過年,「肥肥」都會熟門熟路地黏上依琳的媽媽和奶奶,鞭炮聲響起時,媽媽總會抱着牠摀住耳朵,如同對待家裏的小孩一樣溫柔。

然而,第七年的寒冬,命運撕開了溫情的縫隙,「肥肥」被診斷出重病。「記得決定放棄治療的那天,我接「肥肥」回家,路上的日落很好看,就像之前我經常和牠一起看過的每一場日落一樣。」夕陽將天空染成橘紅色,依琳沉浸在回憶中彷彿又看到了「肥肥」安靜地躺在她的車筐裏。「肥肥」在依琳的手上靜靜停止了呼吸,那天晚上依琳把牠留在床邊,夢中似乎還聽見熟悉的呼嚕聲。

告別儀式上,依琳為「肥肥」戴上自己的枕套,燒了小枕頭、小背心,希望牠帶着生前最愛主人的味道不會感到孤單。那天,朋友與大學舍友齊聚送別,像為家人辦身後事一樣莊重。依琳把「肥肥」骨灰及牠生前的牌子、毛髮帶回家保存,朋友更用3D打印製作模型讓依琳可以睹物思寵。對依琳而言,這場體面的告別從不是形式,而是尊重與愛的延續。「選擇為『肥肥』辦一場像人類一樣的後事,只是希望牠能像生前一樣,被愛與尊重包圍,體面地走完最後一程。」依琳像是寬慰自己,「肥肥」的生命雖短暫,卻在愛中完整。

寵物殯葬師見證善終溫度

依琳為「肥肥」準備的枕頭套還帶着餘溫,而在廣西柳州,「95後」寵物殯葬師豬仔(化名)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告別。作為從業數年的寵物殯葬師,豬仔的日常工作是在寵物生命的最後一程,為牠們清潔、安放、舉辦告別儀式,也為寵主留下觸手可及的紀念品。她見過許多主人將滿滿的愛傾注在細節裏:有人堅持親手為寵物擦最後一次毛,因為「牠最怕別人碰肚子,只有我擦才乖」;有人要求用寵物生前最喜歡的沐浴露清潔,「不能讓牠帶着陌生的味道走」;還有女孩為貓咪布置「生日主題」告別儀式,因為那天正是她和牠初遇的日子……

「最難忘的是那位養了18年泰迪狗的阿姨。」豬仔總想起那個午後,阿姨抱着紙箱走進來,裏面是狗狗小時候咬爛的第一隻拖鞋、生病時穿的小毛衣,還有一本翻得捲邊的相冊。儀式上,阿姨沒掉眼淚,只是指着照片笑着說,「你看,剛來的時候才手掌大。」最後,阿姨把破拖鞋和骨灰一起放進木盒,輕聲說,「帶着牠,你才安心。」豬仔說,那一刻,她明白「體面」就是把寵物放在心裏最珍貴的位置。

有人將寵物骨灰混入泥土種樹,有人把爪印做成鑰匙扣,有人把毛髮繡進圍巾。這些年,豬仔感受到行業的變化,從「怎麼處理」到「能留下什麼」。「過去主人更多選擇簡單火化,如今會提前規劃儀式、定製紀念品,甚至寄存骨灰,清明時再來『探望』。」豬仔說,當主人們帶着骨灰吊墜去上班、帶着大雞腿去墓地看望,當女孩在訂婚儀式上戴上寵物骨灰戒指,她終於讀懂這份工作的意義,「善終的『善』,是用溫柔的方式讓愛被看見、被延續。」

「以前覺得寵物走了就是結束,現在才明白,愛可以用很多方式讓牠『一直都在』。」在豬仔看來,這個行業最動人的,是讓告別變成另一種開始。當人們願意為一隻寵物的舊物駐足,為一場儀式傾注心意,本質上是在認真對待每一份愛,而她願做那個默默的見證者,用細節與溫度,為每一份愛畫下最溫柔的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