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首相石破茂身邊人士透露,由於自民黨要求提前舉行總裁選舉的聲勢迅速擴大,石破茂決定自行放棄續任,這實質上是因石破茂上台後,經歷選舉三連敗的引咎辭職。

石破茂去年秋天上台以來,自民黨在去年10月眾議院選舉、今年6月的東京都議會選舉及7月的參議院選舉均失利,在參眾兩院都未取得過半議席,是創黨70年以來首次。參院選舉大敗後,石破茂頂着各界批判,依然堅持留任,然而情勢不由人,黨內國會議員及47個地方黨部希望提前舉行總裁選舉的意見,已有望達到所需的過半數。

關稅談判表現軟弱

由於自民黨在參眾兩院失去多數,加上與在野黨合作機會渺茫。自民黨內部普遍認為,若石破茂繼續執政,秋天臨時國會提出的補正預算案恐難過關。此外,由於美日關稅談判已在上周五(9月5日)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而告一段落。外界認為石破茂以此作為「謝幕舞台」,作出主動請辭的決定。

除領導自民黨選舉失利外,石破茂任內施政亦屢受批評。在美日關稅談判過程中,石破茂曾罕見地對美作出強硬表態,但最後仍受制於美國。日本需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約3.9萬億港元),美國獲其中90%利潤,日本還向美開放汽車、貨車、大米及其他農產品市場。而日本輸美商品關稅則為15%。日媒分析背後原因,認為是日本面對美國一直表現軟弱,而日本不穩定的體制,亦不允許政府與美國進行漫長和強硬的談判。

石破茂亦無法應對日本國內物價高漲問題。日本5月份核心通脹飆升至3.7%,引發民眾對生活成本的普遍擔憂,但自民黨擬向民眾派錢來補償購買力損失,此舉只會令物價更高,甚至有失控風險。而在日本財政壓力高漲、民意嚴重分化的背景下,此舉顯然也在「玩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