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昨天天氣異常酷熱,多區氣溫超過34度。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洪澤楷)自踏入夏季後蚊患增加,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上月發現在64個監察地區的分區中,有31個分區的白紋伊蚊誘蚊器指數均屬超過5%的黃色級別,即白紋伊蚊分布頗為廣泛,其中6個分區更超過10%,以馬灣的14%為最高,增加登革熱及基孔肯雅熱的風險。有專家指出,在高溫天氣持續,以及熱帶氣旋逼近帶來雨水下,會在短時間內滋生更多蚊子,市民在風暴過後須及時清理居家及社區中的積水並使用蚊香、防蚊液等防蚊產品。

截至昨日下午5時,特區政府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未有錄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維持13宗基孔肯雅熱確診的輸入個案。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高溫結合降雨易導致積水,促進蚊子滋生,形成蚊患。他強調,颱風過後的積水清理尤為重要,市民應檢查居家及社區環境,清除積水並使用防蚊產品。

對近期多個國家爆發基孔肯雅熱,他表示由於內地佛山一帶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而香港只要做好雨後的積水處理與防蚊措施,相信有關疾病的傳播將大為降低。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理事長周思傑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特區政府與建築業界重視工地防蚊工作,普遍採用驅蚊劑、蚊香及滅蚊器等措施,部分工地更每周聘請專業滅蚊公司進行滅蚊處理,力求降低蚊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