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後,乘客未扣安全帶將面臨最高五千元罰款及3個月監禁。 香港文匯報記者曾興偉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由明年1月25日起,在香港搭乘巴士都要繫上安全帶。特區政府昨日在憲報刊登多條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的修訂規例,包括建議所有新登記的公共巴士、校巴等交通工具和商用車的指定座位必須安裝安全帶,而乘客乘坐配有安全帶的座位時必須佩戴安全帶,否則將面臨最高5,000元罰款及3個月監禁。該修訂規例將於下周三(10日)提交立法會進行先訂立後審議程序。有巴士業界人士支持立法加強保障乘客安全,指現時出廠的巴士普遍座位上都配有安全帶,但坦言車長只能夠提醒乘客,難以強制乘客使用,期望特區政府加強宣傳及執法,提升乘客對安全帶的認知和配合度。

特區政府昨日在憲報刊登《2025年道路交通(車輛構造及保養)(修訂)(第2號)規例》、《2025年道路交通(安全裝備)(修訂)規例》,以及《2025年道路交通(交通管制)(修訂)(第2號)規例》(統稱修訂規例),以進一步加強保障交通安全。

是次修訂的規例包括要求所有新登記的公共及私家巴士、私家小巴、貨車及特別用途車輛的指定座位必須安裝安全帶,乘客乘坐配有安全帶的座位時亦須佩戴。違反規定的司機或乘客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及監禁3個月,考慮到相關司機難以確保乘客於整個車程都佩戴安全帶,政府建議乘客須為自身行為負責,即乘客不繫安全帶,司機無責。

迎頭相撞 重傷率減七成

對學生服務車輛,規例要求現有車輛須於2028年12月31日前完成安全帶及保護式座椅的安裝,以保障年幼學童安全。運輸署表示,現時約九成學生服務車輛已配備安全帶及保護式座椅,預計屆時市場上未符合規定的車輛將少於5%。

根據特區政府運輸署提交予立法會的文件指,安全帶能在發生意外時對乘客提供關鍵保護,特別是年幼學童,研究顯示司機和乘客佩戴安全帶後,在迎頭相撞意外中死亡和重傷的機會分別可減少約四成和七成。

運輸署又引述本地交通意外傷亡數字指,在私家車和公共小巴等實施安全帶法例後,司機和乘客在遇上交通意外時的傷亡數字明顯減少,如公共小巴於2004年8月實施有關安全帶法例後,意外的傷亡人數於2005年減少11%,死亡及重傷的人數更減少15%,該數字自此大致呈輕微下降趨勢。

九巴:願配合保安全

九巴昨日在回覆香港文匯報查詢時表示,九巴和龍運自2018年起,所有新購置的巴士全車座椅均設有安全帶,目前超過2,500輛巴士全車或上層所有座位也安裝安全帶,佔全數車隊六成;而絕大部分行走快速公路的巴士,上層所有座位也有安全帶。

同時,九巴和龍運全數巴士的上層車頭、下層車尾等指定座椅亦設有安全帶,車廂內貼有告示提醒乘客扣好。九巴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提升乘車安全,並透過車廂廣播系統、車站顯示屏等方式,加強提示乘客扣好安全帶的信息。

立法+宣傳 乘客料配合

港粵直通巴士協會秘書長張劍平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跨境巴士普遍都已配備安全帶,無安全帶的車輛「相信已經非常少,甚至沒有」。跨境巴士司機通常會在開車前提示乘客扣安全帶,但部分乘客對此不理解,相信立法並加強宣傳後,將有助提升乘客對扣安全帶的認知和配合度。

對有質疑指乘坐公共小巴須扣安全帶已立法多年,但仍有不少乘客不遵守,公共小巴總商會主席凌志強解釋,由於小巴多為短途服務,不少乘客怕麻煩,不願主動扣安全帶,司機有時雖會提醒乘客,但難逐一確保乘客遵從。他支持安全帶規管進一步擴大至其他車輛,幫助市民養成習慣。

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估計,法例生效初期或有執行困難,建議特區政府加大執法力度,增加巡查頻率,確保乘客遵守規定,並通過更廣泛和生動的宣傳,讓乘客明白佩戴安全帶的安全保障作用,尤其是面向學生群體,應從小培養佩戴安全帶的習慣,並教導正確佩戴方法。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副主任勞士正表示,乘坐所有車輛均須戴安全帶是全球大趨勢,「以前要求私家車、的士司機和乘客繫安全帶,開始時大家也不習慣,但久而久之就習慣成自然,相信巴士未來也能做到。」

車頭限放兩手機不逾7.5吋

為減少駕駛時分心,是次修訂規例提出規管司機車頭不能放置超過兩部流動電訊裝置,同樣於明年1月25日生效。

規例要求司機車頭擺放的裝置,每部尺寸限對角長不得超過19厘米(約7.5吋),且放置的位置不得阻礙司機對道路、交通情況及後視鏡的視線,違者將處以675元罰款,嚴重可面臨最高2,000元罰款。

運輸署表示,會繼續密切留意科技發展,未來不排除進一步規管,如語音控制技術成熟、可靠且普及,或考慮禁止司機駕駛時觸碰任何流動電訊裝置。

汽車交通運輸業總工會的士司機分會副主任勞士正昨日向香港文匯報表示,現時的士司機放置多部手機情況仍非常嚴重,不僅阻礙司機視線,更導致司機分神無法專注駕駛,增加意外風險。

他認同對一般職業司機而言,使用兩部手機,一部用於接單,另一部用於導航或通訊已能滿足其工作需求。

責任編輯: 文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