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創業者周才致帶領團隊研發的遠程駕駛系統能應用於重工業的高危作業場景。圖為海外華媒記者在研發人員的介紹下試用該設備。 香港文匯報長沙傳真
●顧善植在長沙創辦了湖南匯視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長沙江邊摩天大樓用巨幅燈光秀打出一句話:「背起雙肩包,創業來長沙。」
●湖南長沙的創業孵化器為創業者提供完整服務,年輕團隊只需「拎包入駐」。

入夜,湘江兩岸的街頭人潮湧動。在距離高鐵站25分鐘車程的坡子街,小龍蝦、臭豆腐攤前排起長龍。「不是因為大家腰包鼓,而是因為生活壓力不大。」在湘江夜遊的船上,香港文匯報記者偶遇了北京大學的畢業生吳楚,他正看着江景感嘆。作為北大創新學社創始理事長,他此行帶着十多名北大、清華學生到長沙考察創業環境。

「長沙雖然沒有北上廣深的優勢,但房價低、門檻低、生活氛圍好是真的。」吳楚說。幾天考察下來,他發現長沙對年輕創業者的支持簡直能用無微不至來形容:「人才公寓、創業基金,甚至連打折地鐵卡、茶顏悅色的優惠券都有。看似很細碎,但讓人覺得這座城市很用心。」

●文/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盧靜怡 長沙報道

在湖南人的記憶裏,曾經的「成年禮」是一張南下廣東的火車票。如今,越來越多年輕人正反其道而行,背着雙肩包來到長沙創業。傍晚,長沙南高鐵站外,一排藍色出租車在等客,車頂電子屏幕閃爍着同一句話:「來湖南,創業吧。」這座中部城市,每年保持十萬人以上的人口淨流入,連續17年獲評「最具幸福感城市」,成為年輕人眼中的「理想目的地」。

一線城市由於高房價、工作太「卷」、生活成本高,大批年輕人選擇了「逃離」。

低房價+交通便利成突出優勢

笑容甜美又雷厲風行的「湘妹子」李丹,就是從廣州回流長沙的創業者。作為長沙量子研發中心董事長,她在短短兩年裏帶領團隊研發出「光腔鎖頻儀」,突破國外技術封鎖,為高校和科研機構提供精密檢測設備。

「在廣州創業時,壓力特別大,我要靠跑馬拉松來釋放。」她說,回到長沙後心態驟然放鬆,「因為這座城市節奏慢,生活成本也低。我已經在看房,準備在長沙安家。」

房價,正成為長沙最突出的優勢。2025年,長沙新房均價每平方米不足一萬元人民幣,幾乎是杭州的一半、深圳的五分之一。低房價疊加便利的交通和消費環境,讓不少年輕人覺得「能在這裏喘口氣」。

政策綠色通道助產品快速上市

亦有希望突破職業瓶頸、主動來長沙創業的年輕人。2024年9月,湖南省委書記沈曉明發出邀約,歡迎全國乃至全球大學生來湖南創新創業。「95後」創業者顧善植就是其中之一。三年前,他還在深圳鵬城實驗室做科研。那是一家內地頂尖的國家實驗室,研究條件優渥。然而,他選擇「裸辭」,只帶着行李箱回到長沙。

顧善植在長沙創辦了湖南匯視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三年來,長沙無論在算力、硬件、資金還是政策上,都給了他巨大的支持。

「研發AI模型,既『吃算力』,又『燒錢』。」顧善植的公司距離長沙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僅幾步之遙,中心提供的國產顯卡和算力資源,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完成了近4,000萬張圖片訓練。「我們研發出可以在手機離線運行的視覺大模型,成為全球首個在國產顯卡上完成訓練和推理的團隊。」

「長沙行政效率很高。我們三年間拿到多項補貼,專利、軟件著作權走綠色通道,很快就能進入市場。」他們公司牆上,掛滿了一排排專利證書和獎牌。

相比回流創業者,本地青年則乾脆把根留在了長沙。畢業於湖南大學的年輕創業者周才致,本以為要到一線城市才有發展機會。但最終,他選擇在長沙創辦斐視科技有限公司。

「原來不用『捨近求遠』,長沙租金更低,政策補貼快。」周才致說。公司僅成立三年,就已為華為、三一、中車和中國航天等龍頭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其團隊研發的遠程駕駛系統,能應用於重工業的高危作業場景。他不無興奮地說:「長沙是工程機械之都,這給了我們天然的市場。」

數據顯示,長沙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其中14歲至35歲青年佔比超過30%。十多年來,長沙在中部省會城市中人口增速名列前茅,過去5年常住人口增長近百萬。

湖湘文化就是敢闖敢拚

吸引創業者的不僅是政策和成本,還有一種更隱性的氛圍。顧善植回憶,選擇在長沙創業前,有一個小插曲。「在一次活動中我去了韶山,走過偉人故居。」他說:「湖湘文化一直講敢闖敢拚。在AI創業裏,如果只是保守,重複現有業務,是沒法突圍的。必須找到突破口。」

在湘江夜遊船上,來自北大歷史系的陳同學遠眺橘子洲頭的毛主席青年雕像。陳同學是湖南衡陽人,感慨頗深:「長沙不沿海不沿邊,旁邊的大城市虹吸效應很強。可就是這樣,年輕創業者還絡繹不絕。我覺得還是湖湘文化的作用,從歷史上的周敦頤到曾國藩,再到毛主席,一脈相承,都是敢闖敢拚。」

夜深時分,遊船緩緩前行。江邊摩天大樓用巨幅燈光秀打出一句話:「背起雙肩包,創業來長沙。」甲板上,幾位學生舉起手機拍下這一幕,笑着說:「這話,好像就是對我們喊的。」 對他們而言,長沙或許不是終點,但已經進入了他們的待選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