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2025年7月至9月期間,警方接獲9人報案,他們俱表示收到一通不知名的男騙徒來電,對方自稱內地執法人員,指控該9名受害人在內地涉及洗黑錢等經濟犯罪活動,並要求受害人交出自己的資金用作調查。由於受害人擔心自己涉案,並且急於證明自己清白,因此聽從騙徒指示。
騙徒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後,指示受害人在其住所附近,面見另一名特務調查人員。其中,8名受害人不虞有詐,聽從騙徒指示各自在自己的住所附近,面見一名本地男疑犯。該名男疑犯自稱是特務調查人員,協助受害人調查有關案件。該8名受害人面見該名特務調查人員後,共向該名調查人員交付240萬港元現金,而另一名受害人在見面前,及時發現有詐,拒絕見面及交付現金,因此他沒有損失。受害人發現被騙後陸續報案,該9宗案件分別被列作「冒警」、「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及「企圖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
油尖警區科技及財富罪案組高級督察陸智灝今日(5日)表示,人員接報後翻查大量閉路電視片段,成功鎖定該名男疑犯身份。調查顯示,該名男疑犯在上述9宗案件中,擔任扮演特務調查人員的角色並與受害人見面,並向受害人展示委任證及保密令,並指示受害人簽署保密令及交付現金。
至前日(3日)下午約5時,探員持法庭手令,掩至該男疑犯位於長沙灣的住所把他拘捕,同時在其住所內檢獲兩張假的香港輔警委任證、一份假的保密令、一部手提電話、一部手提電腦、一部影印機及被捕人犯案時穿著的衣服。被捕人是一名本地男子,姓陳,21歲,報稱大學生,警方正調查他是否涉及其他同類型案件。
據了解,受害人中有些是家庭主婦、退休人士,甚至是由內地來港讀書的學生,年紀最大的有70多歲。損失最多的一宗,金額高達約70萬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