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都市人生活節奏急速,有調查發現近半數港人被失眠所困,女性失眠比例較男性高一倍。青山醫院自2022年起開設治療小組,並針對失眠提供線上認知行為治療課程,至今已服務逾50名屯門精神健康中心求診者,協助他們調節生理時鐘及重建良好睡眠習慣,每次治療費為80元。青山醫院臨床心理學家張嬋玲日前在接受香港文匯報等傳媒訪問時建議市民保持身心健康,每日維持5.5小時的核心睡眠時間。
有調查指近半港人有失眠症狀
張嬋玲引述本港一項人口健康調查顯示,48%港人有失眠症狀、逾20%長者存在較嚴重的失眠問題。她指出失眠是僅次於痛症後,香港最普遍的健康問題,更可能是抑鬱症的症狀與風險因素,「有失眠問題的人患抑鬱症的風險更高,嚴重時甚至會有自殺念頭,因此處理失眠至關重要。」
她介紹,青山醫院的睡眠治療小組至今服務逾50名屯門精神健康中心的求診病人,他們除失眠外,大多數還伴有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健康困擾。小組根據認知行為治療方法,幫助失眠患者重建良好睡眠習慣,張嬋玲指有關方法經實證有效,且無須依賴藥物,「其實安眠藥只能短期幫助入睡,無法長遠治療失眠問題。」
小組至今向這50多名病人合共提供逾340次服務,他們的失眠嚴重程度顯著降低。張嬋玲指出,根據國際通用的失眠嚴重程度指標作評估,患者接受治療前平均為17.4(中度失眠),治療後降至10.49(亞臨床失眠),其睡眠效率亦從73.8%提升至86.3%,達到85%的合格標準。由於治療是以線上形式進行,患者無需奔波往返醫院亦可節省時間,也能繼續照顧家人;醫護人員亦能擺脫物理限制,靈活運用資源。
返夜班建議白天睡覺戴「黑超」
張嬋玲表示,睡眠治療主要針對正確認識睡眠、規劃睡眠時間、培養有助睡眠的生活習慣,以及改變有關睡眠的思想行為四方面。改善睡眠的時間則因人而異,多數患者約需一個月時間已有改善,「這亦與患者是否遵循要求有關。」她續說,若患者持續使用所學到的認知行為,成效會繼續改善。對於要輪班工作的失眠者,她指若長期固定夜班相對容易適應治療,只需保持固定睡眠時間即可;經常調換班次者則較困難,建議夜班工作者在白天睡覺時可戴太陽眼鏡並拉好窗簾,以減少光線對褪黑激素分泌的影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