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肇峰 沙田區議員 新界社團聯會副秘書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香江兩岸,各項紀念活動紛呈:維多利亞港上空,逾千架無人機呈現出紀念抗日英烈等圖案;香港歷史博物館內,專題展覽展出近200件珍貴文物,靜靜訴說着那段長達14年的艱苦歲月。這一系列的紀念活動,不僅是回顧歷史,更是要讓後人深刻理解和平是千萬先輩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拚來的,從而更堅定地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安寧。

沙田,如今城門河河面平靜,原來在民族危亡、烽火連天之際,亦曾扮演過極其重要的角色——不僅是抗日烽火的戰略要塞,更是沙田短槍隊、「槍神」劉黑仔上演傳奇故事的舞台。

1941年12月,日軍越過深圳河進侵香港,英軍迅速潰敗,標誌着正規戰爭的終結,但抗爭並未因此止息。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接過了抗日的旗幟,在香港的鄉野與城市之間,燃起了游擊戰的烽火。1942年2月3日,以本地農民、學生與海員為骨幹的港九獨立大隊於西貢黃毛應村正式成立,成為日佔時期唯一一支成建制、自始至終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

沙田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北接新界腹地,南鄰九龍市區,山巒疊嶂,林木茂密,迅速成為港九大隊建立敵後根據地的理想之選。游擊隊員們利用獅子山、飛鵝山、馬鞍山等複雜地形,建立秘密交通站、情報點與臨時醫院;沙田短槍隊專責在沙田、西貢、九龍一帶,與日軍展開靈活的周旋。

短槍隊的副隊長劉錦進,因膚色黝黑得外號「劉黑仔」,因其神出鬼沒、驍勇善戰、槍法神準,令日軍聞風喪膽。1942年夏,他與隊長黃冠芳及其他隊員,在獅子山下伏擊日軍巡邏小隊,利用引水道作掩護,出其不意,將包括一名軍官在內的日軍全數殲滅。

1944年2月,為營救跳傘降落在觀音山(位於沙田、黃大仙交界)的美國飛行員克爾中尉(Lt. Donald Kerr),更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營救行動。根據克爾中尉的日誌記載,他的戰機被擊中後座,艙內烈火熊熊,跳傘後卻驚覺自己正正降落在日軍佔領的啟德機場上空。他絕望地在山野間狂奔,身後槍聲不斷,幸得少年交通員李石(在克爾日誌中被稱為「Small Boy」)引路而暫時脫險。正當千名日軍於沙田一帶展開天羅地網式的搜索時,劉黑仔為牽制敵軍,創造營救的關鍵條件,毅然決定執行「圍魏救趙」行動。

劉黑仔親率數名隊員,在一個雨夜潛入戒備森嚴的啟德機場,不僅成功炸毀了日軍的油庫,更獨自潛入機庫炸毀一架日軍飛機。行動轉移了日軍的注意力,為游擊隊的營救爭取了寶貴時間。克爾中尉在村民的接力掩護下,先後藏身於廢棄的散兵坑、隱蔽的炭窯,更被帶到短槍隊的秘密據點與劉黑仔(即其日誌中稱為「Hok Choy」)會面。最後克爾中尉被安全轉移到寶安大鵬新區的司令部後,給游擊隊撰寫感謝信中稱劉黑仔為「再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