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的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這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之後的又一重大倡議,至此構成了中國推進全球治理新格局的「四位一體」戰略架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中國從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多邊主義、以人為本、行動導向等五個方面破局,料將彌合發展鴻溝,重塑全球治理體系新格局。

如今的全球治理體系面臨多重危機:美國高豎關稅壁壘,發展中國家話語權不足,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氣候變化治理力度減弱、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規則碎片化、貧困人口未能實現普惠共享……種種問題更加凸顯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必要性。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對香港文匯報表示,全球治理倡議是新時期中國踐行大國責任,在動盪變革期為國際體系注入確定性與穩定性的最新舉措,體現了中國的責任與擔當。

回應全球治理驅動力有效供給不足

沈逸認為,全球治理倡議與此前的三大倡議構成「四位一體」戰略架構,對全球治理體系與格局有着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有效地回應了在全球治理驅動力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並勾勒了全球治理秩序演化應該遵循的基本指導原則。新的全球治理體系,應系統提升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全球治理倡議倡導「主權平等」,反對霸權主義,為發展中國家參與全球治理、平等決策提供制度支撐,有助於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

塑造多極化合作化全球格局新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有五點核心突破。其中提到,堅持各國無論大小、強弱、貧富,都在全球治理中平等參與、平等決策、平等受益。這將使得全球治理成果由各國共享,料將為發展中國家爭取到更多話語權。此外,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將確保全球治理規則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而非少數國家操控,是真正意義上的踐行多邊主義。

「全球治理倡議是中國為國際社會作出的最新貢獻,有效地為新興大國和全球南方國家提供了實質性參與和推進全球治理良性變革的切實路徑和制度機遇,有望在未來推動全球治理體系向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方向演進,並在全球格局中塑造更為多極化、合作化和以人為本的新局面。」沈逸說。 ●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燁 天津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