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物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歷史。一張張歷史照片、一件件的珍貴實物,無聲地訴說着日本軍國主義慘無人道、令人髮指的侵略罪行。在8月31日舉行的新聞招待會上,多個文物背後的故事被提及,沾有愛國僑領蟻光炎鮮血的旗袍、楊靖宇用過的馬刀……文物為鏡映照出抗日先烈們的英勇無畏,也真實展現今日和平的來之不易。
文物是鮮活的、真實的,是見人見事的。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孫德立現場列舉了多件珍貴文物,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珍藏的盧溝橋事變守城部隊戰士的鋼盔,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展出的楊靖宇用過的馬刀,平型關大捷紀念館展出的「平型關大戰突擊連」的錦旗,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陳列的沾有愛國僑領蟻光炎遇難時血跡的旗袍,「這一件件珍貴文物背後都有着感人的故事、閃耀的初心」。
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萬里同心」展覽上,一件沾有愛國僑領蟻光炎被害時血跡的旗袍吸引很多觀眾駐足。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泰國華僑領袖蟻光炎積極支持祖國抗戰,為抗戰籌措大量財物。因領導泰國華僑開展抗日救國活動,蟻光炎成為日本侵略者及親日勢力殘害對象,1939年蟻光炎在曼谷遭日本特務槍殺。「我雖死,爾等免用痛心,中國必定勝利!」在彌留之際,蟻光炎給身邊親人留下這樣的遺言,而他的血也染紅了家人身穿的旗袍。這件沾有愛國僑領鮮血的白色旗袍,是日本侵略者殘忍暴行的鐵證,也代表了華僑的拳拳愛國之心。
●香港文匯報記者江鑫嫻、馬曉芳北京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