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閱兵即將舉行。圖為參閱隊員在進行訓練。 中新社

閱兵,是一種體現國威軍威、提振軍心民心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國建國以來,從建軍閱兵到國慶閱兵,每一次閱兵都有其獨特的主題和場域。今年9月3日,抗戰勝利80周年閱兵在北京舉行,今次大閱兵被外界視為全方位展示着中國現今的國防實力以及解放軍的新域新型戰力。

在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下稱「公民科」)主題2「改革開放以來的國家」當中,課題「人民生活的轉變與綜合國力」其中一個學習重點就是綜合國力的提升(經濟、文化、自然資源、教育、科技、國防等)。綜合國力是一個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堅實根基,那麼在公民科的課框下,今次大閱兵與綜合國力有何關係呢?

首先,閱兵是綜合國力中國防力量這一關鍵要素的集中呈現。以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為例,世界將首次看到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軍事航天部隊、網絡空間部隊、信息支援部隊、聯勤保障部隊等八大軍兵種的全新體系。這一全新陣容的亮相,標誌着解放軍領導指揮體制和規模力量結構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

此外,每次閱兵必然配備新武器,近年來無人作戰、隱身作戰、遠海作戰、戰略打擊等新型作戰方式在軍演中發揮着愈來愈重要的作用,艦載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空降兵軍等新質作戰力量不斷發展壯大。

這些新質戰鬥力的加速生成,離不開先進武器裝備的支撐。此次閱兵展示的國產現役主戰裝備,都是體系編成、混合編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高超精打、無人和反無人裝備更是首次對外展示。這些先進裝備不僅是中國科技實力的結晶,更是中國綜合國力提升的有力見證。

此外,「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中國始終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和平不是靠祈求得來的,而是需要強大的國防力量作為支撐,同時是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一環。大閱兵集中檢驗了我國強軍興軍的成果,並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有足夠的底氣和力量,堅決捍衛地區和世界和平,維護國家統一、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

因此,今次大閱兵彰顯了我國捍衛國家主權,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的決心。

在當今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各種安全挑戰層出不窮。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不僅要有維護自身國家安全的能力,還要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貢獻。

此次閱兵展示的部分陸海空基戰略重器等先進裝備,彰顯了中國軍隊在戰略打擊、遠海作戰等方面的強大能力。這些能力不僅是對潛在威脅的有力震懾,更是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中國軍隊將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走向世界,積極參與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救援等行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閱兵增國民身份認同感

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是對艱苦抗戰歷史的深刻銘記。在那場戰爭中,無數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捍衛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獨立。如今,中國已經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大閱兵場上展現出的強大國防力量,讓每一個中國人深刻認識到,中國有能力保護自己的國家和人民,有能力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

這種認識讓每一個中華兒女都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將進一步增強國民的身份認同感。這一環節正與公民科主題1「『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當中課題「國家情況與國民身份認同」有所關聯。

在抗戰勝利80周年大閱兵,不僅是對歷史的莊嚴致敬,若從公民科課程框架來看,更是對當下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防力量提升的生動展示,彰顯捍衛國家主權及維護世界和平的強大能力。閱兵更可以激發國民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提升國民身份認同感。由此可見,今次大閱兵能成為公民科老師教授主題1和主題2部分課題的參考內容,實在值得關注。

●羅展恒

資深文化工作者,從事新聞及教育工作多年,曾主理公民科和通識科相關網站及參與教科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