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母親的病症,韓國作家千先蘭發現了人類爛漫的模樣,於是寫下小說《一千種藍》,鼓舞了很多讀者。趣味性的內容亦讓她成為當前韓國科幻小說領域炙手可熱的作家。「多運動,身體好才能多創作。」這是千先蘭對年輕寫作者的忠告,特別但也真摯。●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雨竹
「我之前就聽朋友和媒體講香港是一個美食之都,灣仔就給我這種感覺。香港也比我想像的更自由。」這是韓國作家千先蘭早前因香港書展首次來港時的感受。
千先蘭生於1993年,其首部長篇小說《坍塌的大橋》於2019年出版。隔年,她的第二本作品《一千種藍》獲得韓國科學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她亦連續兩年被韓國指標書店YES 24票選為年度「年輕作家」、讀者票選「2022代表韓國文學未來的年輕作家」第一名,更成為2023年首爾國際書展「女性小說家」代表之一,是韓國科幻文學的年輕一代作家代表。她另著有短篇小說集《某種物質的愛》《無名之境》《娜仁》等。
對千先蘭而言,人類在宇宙面前非常渺小,而從宇宙的視角看人類,人類會變得更為單純,這是件美好的事。
她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分享,《一千種藍》中機器人「花椰菜」的人物靈感主要源於母親,而「花椰菜」認為自己能用一千種詞彙描繪天空多變的藍。「我媽媽患有失智症,精神狀態經常像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當她望着天空說『天空真美』的時候,她那種彷彿第一次看到天空的爛漫模樣讓我印象深刻。這是我創作《一千種藍》的契機。」
在千先蘭21歲時,其母親在某天突然因疾病暈倒,她也從那時開始長期照顧母親。在完成《一千種藍》前,她曾因太過疲累暫停了一段時間的創作,其間她也對寫作改變了看法,「與其說盡快成為一個作家,我更希望盡快寫出有趣的作品。這個想法一直維持到現在。」她憶述,曾經有位讀者告訴她,自己本來已沒有太多生存的勇氣跟意志力,但在讀完《一千種藍》後,這位讀者重新找到了生存的方向跟勇氣。這也很鼓舞千先蘭。
只想分享筆下的快樂世界
千先蘭於17歲開始創作,27歲正式出道。「我17歲剛開始寫作時,就期盼別人盡快看到我創作的那個有趣的世界。後來在27歲至30歲那三年中,我因為《一千種藍》得到了很多關注,也因此感受到了一定壓力。『作家』這個頭銜也給我帶來了負擔。」不過現年32歲的千先蘭又有種回到了17歲的感覺,將名譽看得更淡,「最重要的還是想讓更多人看到我的作品,共享我筆下快樂的世界。」
談及對香港讀者的期待,千先蘭說:「同樣生長在亞洲地區,韓國讀者和香港讀者喜歡我作品的原因應該很相似。希望大家能透過我的作品,在亞洲女性的家庭處境等話題上產生一種共鳴。」她表示自己有觀察到亞洲女性在家庭中面對的一些不公平情況,韓國社會近年來也一直在強調女性在社會中遭遇的不平等現象,因此她將這些方面的問題融入到了創作中。
寫出令自己滿意的作品需要哪些條件?千先蘭認為最關鍵的是做到「自然」二字,「我認為所謂『好』的作品是將所有信息自然地聯繫在一起,而不是過於刻意。我目前仍在學習如何更自然地表達。」千先蘭說。
咖啡與音樂是千先蘭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夥伴。「我很喜歡旅行,每到一處地點,我都會搜尋那裏口碑好的咖啡。」對於音樂,千先蘭分享,每當她有意進行創作時,她都會選擇播放一些電影主題曲及插曲,為創作營造氛圍,同時讓腦中浮現一些符合旋律的畫面。在平常休息的時候,她則會聽一些韓國流行音樂。
談及日後的寫作目標,千先蘭表示希望繼續創作一些具趣味性的作品。「我很喜歡於上世紀末發行、21世紀初引進韓國的日本《數碼暴龍》系列動畫。我覺得《數碼暴龍》所描繪的數碼世代很有科幻感。」在千先蘭看來,早期的科幻作品傾向於以科技為主軸,對科技的看法很夢幻,而現在的科幻作品主要以人類為中心。「雖然仍有科技元素,但焦點變為了人類如何去活用科技。」她也很期待自己的作品能被改編為動畫、電視劇或電影。
對當今社會的年輕作者有何建議?千先蘭微笑着說:「對於那些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我的建議是多運動,因為作家是一個非常需要體力的工作,身體好才能多創作。對於那些已經成為作家的人,也是同一個建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