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蕭景源)每年均有不少來港升學的港漂內地學生墮入電話騙局,警方去年共接獲327宗,涉及損失總金額超過2.3億元,當中八成受害人屬首年來港讀書即受騙,部分更在開學前已墮入騙局。新學年即將開始,中文大學昨日舉辦「來港生歡迎日」,吸引逾500名內地及國際新生,以及約400名家長參加。警方亦藉此聯同中大、海關、中國移動香港及本地銀行在活動上向新生和家長講解常見騙案手法,加強宣傳防騙信息,以免學生墮入騙局。
新界南總區指揮官麥展豪表示,去年涉及港漂內地學生被騙的電話詐騙案多達327宗,平均每位學生被騙超過70萬元,調查亦發現被騙款項幾乎全部來自家長,故將宣導對象擴展至家長群體,使其成為保護子女的堅強後盾。麥展豪提醒家長,子女一旦突然提出匯款要求,無論是交學費、買用品或「應急周轉」,都應向子女查問清楚,了解是否有單據或證明。他強調,本港警方及與內地公安都不會透過電話辦案,香港警方不會向任何人收取金錢,內地警方在港亦不會有辦案權。

沙田警區指揮官陳樂生亦表示,區內發生的「假冒官員」騙案中,近97%的受害人是內地學生,大部分家長都不知情。騙子會冒充內地公安行騙,通常有「三步曲」,包括利用受害人對權威的服從心理、要求與受害人保持聯絡,以及社交孤立,騙徒會警告受害人不能告訴家人,否則他們也會被調查,部分受害者怕牽連家人,因而迴避家人的追問,令騙徒得逞。
陳樂生續指,一些「國家特務」騙案亦針對內地學生,會要求受害人協助執行所謂的「特務工作」,聲稱是為國家辦事,實際上是要受害人接觸其他目標人物以達到詐騙目的。另外,亦有新型騙局,例如騙徒利用AI(人工智能)換臉深偽技術,偽造事主親友的容貌和聲音進行詐騙,同學要特別小心,須向親友核實訊息。

為保護隻身來港、人生地不熟的內地學生群體,新界南總區早於2023年籌辦「護港漂計劃」。是次與中大的合作,正是該計劃的重要延伸,體現警方與教育界攜手合作,共同守護新來港青年。中大亦鼓勵所有學生完成警方最新推出的新版「反詐騙網上學習套件」。特別是來自內地的新生,校方強烈建議他們在抵港前先掌握基本防騙知識,以提升警覺性。此外學生事務處設有學習輔導主任,為懷疑遭遇詐騙的學生提供個人指導及諮詢服務,確保他們獲得適切的支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