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連愍鈺 杭州報道)正在熱映的電影《東極島》,取材自二戰時期發生在中國浙江舟山海域的一段真實歷史。1942年10月2日,一艘載有1,800多名英軍戰俘的日本貨輪「里斯本丸」號在舟山群島附近被潛艇擊沉,日軍將戰俘封鎖在船艙內,並用機槍掃射逃脫者。在此危急關頭,東極島上的漁民自發出動漁船,駛往支離破碎的「里斯本丸」號營救戰俘。
「對於我爺爺和其他漁民們來說,救人就是他們的首要目標,無需猶豫,即使面對的是風浪與槍林彈雨,救人這一念頭也絕不會動搖。他們的這份善良與勇敢,我們一定要傳承下去,這一份沉重的歷史,我們一定要銘記於心。」談起「里斯本丸」號營救行動,雖跨越了83年,當年參與救援的漁民吳其生的孫子吳布偉聲音中仍透着不平靜。
「東極島共有四個居民島,『里斯本丸』號被擊沉的地點離東極島中的青濱島最近,漁民們聽到巨響發現有船隻沉沒立馬動身前去救援,我爺爺是東極島廟子湖島人,當他了解到有船隻沉沒時,立馬發動漁民加入救援。」吳布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當時共有198位漁民冒死營救,46艘船隻,來回65次,最終共有384人重獲生的希望。
日軍再圍捕生還者
「一開始都不知道爺爺有過這段經歷。」吳布偉表示,自己出生時爺爺已經過世了,營救行動的全貌都是在聆聽其他親歷者的講述和查詢資料檔案中一點一點拼湊而成。「我了解到,漁民們前去救援時,甚至不清楚這些戰俘是哪國人,語言不通,他們就用手勢比劃着交流,將這群戰俘安置在廟和家中,為其換上乾淨的衣服,更從自家匱乏的大米、番薯乾等糧食和各種魚類的魚乾中分出一部分供予戰俘。」
最令吳布偉動容的是,漁民們不但從沉船中救下了戰俘,還冒着被日軍殺掉的風險送戰俘離開東極島。1942年10月4日清晨,日軍包圍了青濱島和廟子湖島,將被漁民救出的381名英國戰俘押上日艦,英國海軍中尉法倫斯、香港煙草公司的伊文斯和外交官詹姆斯頓3人則僥倖逃脫,在青濱島「小孩洞」中藏匿數日。
漁民勇助戰俘脫險
「為了能將他們安全送離,東極鄉副鄉長沈品生和我爺爺以及青濱島有關人士,前往葫蘆島找到定海縣抗敵自衛第四大隊副隊長繆凱運,分兩條船歷經艱辛成功將三名倖存者武裝護送至寧波北侖,再由國民政府等多方力量將倖存者們送至重慶。」吳布偉說。
據悉,三名倖存者在重慶通過報紙公布了「里斯本丸」號沉沒的真相,揭露了日軍虐待俘虜的暴行,並道出了東極島漁民的營救行動。之後三人由國民政府轉交給英國駐華大使,回到英國。
雙方後代常來常往
「祖輩們充滿正義感,富有愛國精神,他們冒死營救英軍戰俘,這樣品質是很難能可貴的,他們也指引着我將這份大義傳承下去。」吳布偉回憶道,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為「里斯本丸」號倖存者家屬及相關人士舉行2024年新春招待會上,格洛斯特市市長威廉姆斯向東極島漁民後代表示了感激之情。吳布偉告訴威廉姆斯,祖輩們救援英國士兵是理所應當,而我們後輩需要做到的是勿忘歷史,彼此之間多增進交流,常來常往,延續友誼,要像走親戚一樣走下去。
隨着《東極島》電影公映,日軍的戰爭罪證被更加清晰地呈現在銀幕上,同時也更深刻展現了中國普通民眾在危難時刻彰顯的人性光輝和無畏擔當。 「希望能有更多人通過這部電影去了解『里斯本丸』號營救行動這段歷史,在走進歷史的過程中更加珍惜這份來之不易的和平。」吳布偉還表示,東極漁民營救英俘遺址是二戰歷史的見證,是二戰軍事文化遺產,希望未來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建設。
評論